在国内汽车市场,如果要挑一个关注度和话题度最高的品牌,我想那绝对是比亚迪。要是排除这位bug级的老大哥,我会把票投给AITO,或者说背后的华为。即便华为多次宣称不造车,但是它在汽车圈的存在感绝对是非常的强,经由它手打造的问界M5和问界M7虽有争议,但依然获得了销量上的成功,这无疑让更多自主品牌跃跃欲试,想和华为展开合作。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奇瑞、北汽和江淮与华为合作的新车或将采用AITO车标,成为该品牌的新车型。
![]()
奇瑞、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的车型谍照
这里还是要先科普一下华为参与造车的三种方式,首先参与度最低的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其二是由华为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也就是大家场景常见的Hi,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将为车企提供涵盖软硬件的全套解决方案,像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阿维塔11都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最后一种是华为参与程度最高的智选车模式,华为会参与车辆的内外设计、提供三电或智能化方案,并负责车型营销和销售。说的不严谨一些,除了不生产不挂名,智选车模式几乎可以看做是“华为汽车”。
![]()
综合以上信息,如果北汽和江淮与华为合作的新车采用AITO车标,那么这些车一定是华为智选车模式。此前奇瑞就曾表示,与华为智选车合作的车型将基于代号E0X平台打造,双方目前规划了E03、E0Y、E05等5款高端智能电动车型,首款车型将是对标比亚迪汉的新能源中型车。华为和北汽推出的首款智选车预计将在2024年上市,未来也将进入华为渠道销售。
![]()
从AITO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这种传统车企负责制造,华为负责提供技术、渠道和背书的形式比较成功,尤其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收益。但是大家也能清楚的看到,消费者选择AITO看中的是华为而非赛力斯,所以这种方式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只能解一时之渴,长久这样合作下去不免要有沦为代工厂的可能。此前上汽就曾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背后其实都一个道理。
![]()
也许正是这一层原因,一直以来华为的智选车模式都面临着“小厂带不动,大厂不让带”的尴尬局面。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虽然奇瑞、北汽和江淮也是新能源市场中的弱势,但至少奇瑞这种体量的品牌要比赛力斯强大得多,这也可以证明华为以AITO的市场表现获得了更多伙伴的认同。
个人愚见,对于奇瑞这般体量的品牌来说,华为智选车可以是一个窗口和旗帜,让更多消费者通过它关注到奇瑞本体,最后的核心还是自身品牌建设。至于江淮,能和华为一起玩就挺好的。
最后我还有一个好奇,AITO品牌毕竟是华为和赛力斯的结晶,今后如何处理和新车的关系是个问题,总不能又要达成只有赛力斯受伤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