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年之际,不少车企纷纷爆出销量“开门红”,在整体车市遇冷的大背景下实现销量逆势上扬,势有一扫2018年“车市寒冬”景象的干劲,也为车市新年开局带来发展信心。
然而大部分车企的新年“开门红”,却苦了与其合作的大批经销商伙伴,库存预警指数居高不下,淡季市场如何去库存,成为经销商的头号难题。同样,这也是困扰车企的巨大难题。
![]()
![]()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市场数据来看,2019年2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16.9万辆,同比下降19.0%,环比下降45.9%;1-2月累计销量达333.3万辆,同比下降9.8%;
整体市场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2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再次超越警戒值,达到了2.1,同比上升29%,环比上升50%。经销商库存指数的进一步增大,直接证明部分品牌存在压库倾向,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
![]()
查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指数报告发现,2月份,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环比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自主品牌库存系数2.15,环比上升29%;合资品牌库存系数最高达2.23,环比上升65%;高端豪华&进口库存系数较低为1.88,环比上升55%。
三大系列品牌库存系数的变化,其也间接反映出了各自的市场状况。虽说整体车市遭遇寒冬,但豪华品牌市场销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以一线豪华品牌增长最为突出。同理,市场表现强势的状况下,豪华品牌库存系数相对偏低。
相对而言,合资品牌库存系数最高也情有可原。一方面,豪华品牌价格下探,吃掉了部分合资品牌高端车型的份额;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积极向上,合资品牌中低端市场也遭受蚕食;高低两端市场受到蚕食,合资品牌被挤压,市场销量走低,库存量上涨。
![]()
除此之外,最值得关注的是2月份有18个品牌库存深度超过2个月,甚至有个别品牌库存深度达到3个月。而在18个库存深度超两月的品牌中,不乏吉利、奇瑞、北京现代等1月喜迎销量“开门红”的品牌,其中“奥妙”轻松释然。
经销商库存系数不断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车企不断压库存,终端市场走量较慢,压库数量与市场走量形成较大差值,经销商库存指数爆表。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部分车企选择“压库存”的做法,实现2018年年销量达标以及2019年销量“开门红”的目的,以便于车企市场营销工作的展开。
对于库存深度超两月的品牌中,比亚迪汽车和北京现代值得关注。其应该是一众车企中,在2019年最先对生产布局作出调整的车企,比亚迪汽车一线生产员工放假三个月,北京现代暂停北京第一工厂生产。
![]()
比亚迪汽车2018年全年市场销量达52万辆,同比2017年得到大幅增长。然而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比亚迪汽车选择在2019年开工3周后,为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一线生产员工放假3个月,率先调整2019年生产工作,应对市场变化。
同时,现代汽车CEO李源熙在2月27日的分析师与投资者会议中表示,“正考虑解决其中国工厂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进行裁员”。据了解,北京现代在华工厂产能规划165万辆,而北京现代2018年市场销量不足80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50%。
而且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由于生产线较为老旧,正好可以借助产能过剩,提前关闭第一工厂,淘汰落后产能。不过从北京现代前几年在华发展来看,其不断创造“现代速度”,将韩系不断推向合资高峰。
![]()
![]()
北京现代2018年在华推出了菲斯塔、第四代途胜等重磅产品,市场销量不断回暖。然而整体车市遭遇“寒冬”,体量太大的北京现代,在2019年被迫选择了调整生产布局这条路,进一步缩减产能,控制成本。
比亚迪汽车与北京现代采取的调整生产做法,从某种程度来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经销商作为车企的终端合作伙伴,如果库存压力持续上涨,最终可能激化经销商与车企之间的矛盾,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同时,经销商库存压力持续上升,价格战一触即发。当下,我国大部分经销商依靠售卖新车获利,售后服务等项目贡献利润较小,经销商为了生存,车企为了避免激化与经销商的矛盾,或将迫不得已采取价格战打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销量。
![]()
![]()
不过2019年重启的“汽车下乡”政策,对于车企来说是利好消息,广大的农村市场可以助力车企提升相当部分市场销量,顺带帮助经销商消化部分库存。同时,早就深入村镇市场布局的经销商,或将在此次下乡补贴中得到较大利好。
马曰:经销商库存系数作为衡量汽车品牌产销量的重要指标,被外界广泛关注。2019年2月经销商库存系数再度上升,超越警戒值达到2.1。除了受春节期间客流减少的影响外,整体市场表现也十分严峻,而且市场主流品牌库存深度均达到2个月以上,此时车企应该当机立断,选择合适的方法缓解经销商压力,避免双方矛盾激化,从而稳定发展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