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MR
“汽车+手机”似乎成为近两年的大IP,包括华为、小米、苹果在内的众多的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选择入局智能汽车市场,利用本身的技术优势,为汽车新风口赋值加能。在此背景下,魅族官宣发布Flyme Auto车机系统。那么,作为“手机圈老将,汽车圈新人”的魅族,将会迸发怎样的能量呢?
实际上,早在吉利收购魅族之初,关于“魅族入局汽车圈”的小道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回应。直到10月27日,Flyme官方才证明这一消息,表示“魅族将承担起汽车服务商的重任,不造车,把更多精力放到服务提供商”。同时,魅族也正是亮相了自家的车机系统FlymeAuto。
据了解,本次Flyme Auto车机系统就是Flyme系统在智能汽车上的扩展。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为华为的鸿蒙系统,强调智能设备的联动性,支持“手机+”,促使汽车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融合体验。当然,Flyme Auto车机系统才刚刚亮相,更多功能还有待开发,我们对此也很是期待。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魅族早已打上“汽车圈内部人士”的标签。如近段时间,魅族就在各大招聘平台上发布职位需求,其大部分与整车制造领域相关,包括座舱测试工程师、座舱管理专家、车载系统产品经理、汽车媒介公关等职位。同时,魅族助理副总裁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两张魅族科技旗舰店的最新设计概念图,而摆在“C位”的两部车型显得格外扎眼,算是对“造车”的直接回应。除此之外,魅族也在自家办公大楼上挂上了全新“All in Auto”的海报,向华为、苹果、小米等一众老前辈,展示着自己的势头。
对于吉利来说,收购魅族将成为构建“手机+汽车”一体化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时至今日,包括“蔚小理”、特斯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都有着自家专属的车机系统。并依靠车机系统的加持,逐渐形成智能体验的护城河,让用户只能“多选一”。因此,要想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车企不仅要在“三大件”上苦下功夫,也要在车机系统上另出奇径,以此去迎战当下多元化的市场状态。
去年3月,吉利因高科技定位问题而登陆科创板受阻。究其原因,还是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吉利与“科技”人设还有很大的距离。而收购魅族,还无疑问会让吉利镶上“科技”金边。
毕竟,虽说魅族落后于小米、华为、苹果等头部手机制造商,但作为一家诞生于2003年的国内老牌智能手机制造厂商(前身做过国内最好的mp3),其在智能化领域的经验与技术可见一斑,并拥有众多的“魅粉”。成立之初,魅族并没有将目标直接放到手机制造上,而是进军国内MP3市场,短短两年就取得了“国内MP3第一品牌”的称号,极佳的音质也成了魅族未来畅游手机市场的“开山石”。
2015年,魅族接受阿里巴巴5.9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并在一年后,将年出货量推到近2200万台,与众多手机老将打的有来有回。“小而美”的标签,也成功收获到众多女性用户的喜爱。时至今日,哪怕魅族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依旧在手机市场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前文所说,时下不再是“汽车制造商-用户”的单一对话。随着市场行情的大变样,包括智能服务商、上游零件提供商、电池提供商在内的企业,都获得了年轻用户直接对话的权利。尤其是对像小米、华为、魅族这样的手机制造商而言,凭借着在智能服务领域扎实的基础,成功拿到了入局汽车圈的“晋升劵”。
同时,对于这场“汽车+手机”的跨行业合作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互利共赢。一方面,智能手机市场早已失去了自己的“风口时期”,市场份额固化的同时,整体销量表现也在逐渐下滑。根据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在2016年达到销量巅峰,为14.7亿。但到了2017年下降0.1%,2018年下降4%,2020年则下降5.9%。紧缩的市场状态,逼迫手机制造商们纷纷转起了行。这便让与智能手机市场具有高适配性的新能源市场,成了改变现状的关键词。
对于智能汽车圈来说,作为同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与智能手机在发展路径上有着颇高的重合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入局,将会带来更多的技术优势。“解铃还须系铃人”,智能手机在“人-家”互动上优势性,将帮助汽车市场构架起“人-车-家”的闭环链条。想象一下,当你身处爱车之中时,就可以对你家里的电器、智能电子产品等进行控制,还可以在车内实现订票、支付、订餐、医疗产品等场景,是不是非常符合科幻大片的产品?而这也显然不能光靠汽车制造商来解决,更多的是需要像魅族这样的“专业人才”。
总结:
“汽车+手机”,如今早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这种圈层间的跨越,将会为汽车圈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脉,打破传统竞争的护城河,实现汽车与手机制造商的双向共赢。同时,也能为用户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乘驾环境,真正的一举三得。而魅族的入局,将会带给我们怎样新奇的体验?我们对此,也将拭目以待。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