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注度颇高的特斯拉控诉某音达人“蔡老板”名誉侵权一案已出最终结果:特斯拉胜诉,法院判决“蔡老板”赔偿特斯拉十万元并公开道歉。
当然,还是简单回顾一下这一事件的完整始末。
约一年前,“蔡老板”通过其某音账号发布了一段关于“一个特斯拉供应商朋友曝光相关内幕”的视频。在视频中,“蔡老板”声称他的朋友是特斯拉供应商之一,爆料称特斯拉国产化后在与供应商合作中出现过一系列违规行为。
但“蔡老板”在其针对特斯拉的视频中,并没有展示特斯拉与供应商违规的相关证据。在今年,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就这一事件,将“蔡老板”告上法庭,要求蔡老板停止侵权,删除侵权内容;公开书面道歉,在相关平台置顶不少于90日;支付侵权损害金500万元。
在随后的4月19日,当“蔡老板”在得知自己被特斯拉状告后,便在社交平台将此事公开,并表示自己将奉陪到底。后续3天内,“蔡老板”多次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是“受害者”,以及“特斯拉法务部起诉车评人”等内容,引起网络轰动,更是一度形成了舆论羊群效应,不少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误导,选择错误站队“蔡老板”一方。
最终,双方对薄公堂,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蔡老板”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其视频内容属实,且“蔡老板”在视频中的言辞带有明显侮辱性以及负面评价,已经超出监督、批评的合理范畴,具有对特斯拉公司诽谤的针对性,已经构成对特斯拉公司名誉权的侵害。
因此,法院判决“蔡老板”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5天内,在社交媒体上向特斯拉公开道歉,且置顶道歉内容不少于15日,同时需向特斯拉赔偿侵权损失十万元。
至此,该事件,有了最终的法律定性。
当然,除了这一次的判决结果之外。这一次特斯拉与“蔡老板”对薄公堂的事件,其实也暴露出了当下“车评内容”存在一定的“不客观与错误导向”。一些所谓“车评人”,在缺乏事实证据,缺乏客观参数的情况下,全凭主观个人意愿,为博取流量,输出错误的“泛车评类内容”,导致消费者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进而可能导致作出错误的购车、用车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利益。
也正是因此,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在阅读车评类相关内容时,尽可能擦亮双眼。正确的车评内容可能不好看,参数讲解甚至可能会枯燥,不如一些博取流量的“黑品牌、喷车型”内容有趣,但站在您自己正确认知、正确选车购车的角度,还是尽可能审慎作出最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