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之前,在参加小鹏3000+公里的高速NGP远征挑战后,我写了一句话:一切的挑战背后,是催生另一种可能。
这个可能,对死磕全栈自研的小鹏来说就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可能。但此前因国内政策法规问题,L3级辅助驾驶无法对全部消费者开放使用,这也成为实现自动驾驶的“模糊”过渡期。
![]()
一年半之后,小鹏通过另一条路径向实现这个可能又迈进了一大步。
近期,小鹏向小鹏P5的部分用户推送了第三次大版本OTA,这次升级后将新增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官方表示其能在城市普通道路实现导航变道、超车变道等动态驾驶任务,还能实现红绿灯识别起停、自主打灯变道等典型城市路况交通行为。
![]()
对于已经体验过高速NGP的我来说,那是相当期待。因为我此前就给出过高速NGP的体验——像人在开车。
而相比高速道路,城市道路的复杂性会呈指数级增长,对于纸面数据本就不具优势的30TOPS芯片可以应付这么大的数据处理压力吗?P5搭载的2颗前置激光雷达又可以带来哪些增益?这些都是这次体验的重点。
为此,我们还挑选了广州具有典型场景的路线,从天河到越秀再回天河,途中经过广园快速、广州大道、花城大道、临江大道等城市主干道。
![]()
对于熟悉广州的读者应该非常清晰路线的路况,这也是为了体现小鹏城市NGP宣传的能力,最基本的跟车、对红绿灯的识别,再者是对行人和障碍物的礼让或绕行,最重要的是能够按照导航完成变道、超车、汇入汇出等系列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小鹏城市NGP对红绿灯、转向灯、行人等识别都没问题,而且对于变道、汇入汇出基本能完成,但还没达到老司机的程度,更像是一个“乖乖女”,保证整个过程不犯错误。
在体验开始时,还是和以往高速NGP熟悉的操作。我们先在导航上设置目的地并发起导航,随后驾驶到可用城市NGP的道路上,系统会提醒可以使用,随后只要拨动两次拨杆,就开启从目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导航辅助功能了。
![]()
在行驶的过程中,遇到卡车、行人、人行横道、红绿灯都会做减速处理,汇入汇出车道也会跟随车流,其中不会压线,不会激进超车,甚至跟太紧还会急刹。
有时候由于车流过大,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变道/调头时机,会提前一分钟发出“帮帮我吧”的求救信号。
可见,在感知清晰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小鹏城市NGP并不会做出违规的操作,还是比较求稳的一个状态。
![]()
举一个广州路况最常遇到的加塞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每次旁边有车准备加塞,城市NGP都会选择减速避让,如果是人类驾驶员,我相信大部分人都选择加速通过。
而且,小鹏也延续使用了此前高速NGP的“用前教育”的准入考试,并且为了让用户了解城市NGP的边界,这次还推出“新手模式”,用户需要在适宜路段使用城市NGP累计行驶超100公里且距首次激活功能超7天,还能解锁广州试点的全部可用路段。
![]()
可以看到,和当初P7刚推出高速NGP一样,城市NGP同样散发着“谨慎”的气息,需要做优化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变道的果断性、处理加塞的逻辑等。
伴随城市NGP的普及也会衍生出一些问题,例如我这次使用的过程中已经感觉“无聊”,全程只能听歌和观察路况,不能进行看书、看电视或者打游戏之类的操作,当然,这是在真正自动驾驶来临前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小鹏城市NGP是目前最快量产且推送给用户的城市NGP,预示着小鹏在接下来智能化的下半场率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
这是一次从底层开始的胜利,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一旦形成就再也难以逆转。
因为辅助驾驶最需要的便是真实路况的数据,越早开始量产或越多用户使用,城市NGP迭代的速度才能更快,而拥有用户信任后,城市NGP聪明程度也会如滚雪球一般扩大。
因此,从小鹏G9推出的XNGP也能看到,小鹏现阶段做的还只是 0-1 的这一步,去验证把泊车和城市NGP的场景相打通,实现多场景下端到端辅助驾驶的可行性。
![]()
事实也证明,有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支持,这条路线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至于体验,我觉得城市NGP会像当初高速NGP一样,随着用户的信任和数据积累,城市NGP会越来越丝滑,这也是智能化时代下软件定义汽车的魅力。
我相信,小鹏P5能凭借率先搭载的城市NGP在智能家轿的领域大放异彩,小鹏汽车也能够不断用技术创新去刷新“智能”的标签,从而坐稳新势力前三强的宝座。
因为这一次,小鹏又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