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张轩墨
每逢国庆假期,去哪玩、高速堵车、续航焦虑等话题都是讨论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
“电动车”还是“电动爹”?
媒体消息报道,一位来自广东的男子准备开着自己的特斯拉自驾回湖南,然而因为出行的人太多,以至于他在高速公路上堵了足足24个小时。后来好不容易开进服务区,想要给汽车充会电,却由于人太多不得不去寻找下一个充电站,勉强继续向前开。结果还没开出广东,这台特斯拉就已经把电耗光,车辆瞬间失去动力、屏幕强制关机。无奈下,该名男子只得自掏腰包花2000块叫了拖车,连人带车一起拉到湖南。
无独有偶,另一位从深圳回湖南老家的新能源车主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据车主本人描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给车充电时,一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其中单排队就用了4个小时,期间厕所更是都不敢上。
两则新闻虽然很短,但却将新能源车主在长途出行使用场景中的尴尬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时间,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国庆假期本就是人多车多的时候,既然出去了要做好堵住干耗的准备,这时候选择开电车不就是死要面子。
不过,大部分人对这一说法持反对态度。既然国家支持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在努力投资建设,为什么不能开。
充电焦虑的背后是“桩量”不足
诚然,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行业,在国内市场的渗透度越来越高。截至9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同比增加184.2万辆,增长98.48%。按照这个势头下去,预计到2025年之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应该就能突破两千万。
但即便账面数据增长趋势如此迅猛,新能源汽车背后仍然存在着不小的争议。《2021中国用户新能源车消费决策和态度调研报告》显示,64%的用户认为“充电不便”是购买新能源车时的最大焦虑,已经超过了续航、安全、保值率跃居第一。
要知道,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续航普遍在400-600公里左右,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因素,如个人驾驶习惯、空调温度及出风量、车速、载重的影响,实际续航往往要小于账面数据。因此,频繁充电早已经成为了每一位新能源车主必须面临的问题。
然而,我国目前的充电桩数量却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充电需求。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431.5万个,车桩比为2.5:1。其中,3819个高速服务区建成充电桩1.67万个,占比不足2%。
换成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大概3辆新能源车共用一个充电桩,而在高速服务区,车流量最密集的地方,估计能达到“10车一桩”。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会出现前文提到的“充电一小时,排队五小时”的尴尬现象。
如何解决电车的高速“焦虑症”?
面对充电难、充电不便的问题,行业内部人士认为需要着重从两方面解决。
其一,在重点区域增设充电桩。虽然有些地方会在高峰期投放临时电桩,但面对如此大的车流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已经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现在还少一些。等到再过几年,新能源汽车再向上翻几番,基础设施的覆盖率真不一定能跟得上。因此,抓紧提高充电桩数量才是高速服务区的当务之急。
其二,车企加大技术投入,在充电效率和续航方面打开解决问题的新角度。目前市面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普遍在1.66h,伴有紧急充电功能,使用快充后,只需30min-1h即可充满电,但是对电池会有一定损耗,除了紧急情况外很少有车主使用。续航方面稍微好些,纯电车续航最高已经达到1000公里,普遍在400-600公里。相比燃油车的短短几分钟加油和超高续航来说,落在新能源车企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要是哪天电车的正常充电时间能缩短到30min以内,正常续航稳定1000公里,用户的高速“焦虑症”自然会大大降低。
说在最后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关键技术、基建保障方面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近年来政策推动,各大车企已经完成了中国电车从“0”到“1”蜕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对电车的刻板印象将越来越少,各位车主们也一定会守到自己的星辰大海。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