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场而言,为什么需要又一个新品牌的车型?
我们不是这个问题的原创者,早在数年前第一波造车新势力密集到来之时,就有业内人士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多年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清晰。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裹挟之下,当尾大不掉的传统车企转型速度,不足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速度之时;轻装上阵的新势力新品牌们,就能以更精准的新定位和更快的速度,满足新一轮的消费需求,迅速成为市场里的香饽饽。
正是因此,蔚小理们成功了。但同时我们也看见,市场对于新势力品牌虽有强烈需求,但却不代表每一个新势力品牌都能获得同样的热度;蔚小理之外,同为第一波新势力的威马、天际等品牌就遭遇了销量困境,如今已日趋边缘化。
那么,导致不同新势力之间出现如此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认为,最关键一点是“是否具有核心研发能力”。这一项,是决定新势力品牌成败的命脉;而除此之外,诸如品控、营销、售后等等,才是决定成败的第二层次要因素。这也是此前数波造车新势力们,在短短几年里,就已经拉开巨大销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不幸的是,刚刚上市首款车型,也是最新一波造车新势力的自游家,虽然有不少人认为其有成为“第二个理想汽车”的潜力,但实质上从他们已经展现的内容来看,却并不具备新势力能成功的核心要素;因此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理由报以悲观预期,除非他们能知耻而后勇,有所改变。
以天际汽车为例,自游家正在重演其失败的剧本
在自游家上市的首款车型自游家NV身上,好的一面是,他们同时给出了目前最火热,以及未来最具潜力的两条动力路线,分别是增程式与纯电;抱着多一份选择就多一份保险的思路来想,确实成功的希望会大一分。
但不好的一面是,他们同时又给出了“我们只是一家组装厂,只是整合各大供应商”的实际感受。从新车已发布的内容来看,不仅其作为一台车的大量核心硬件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支撑,就连新时代最核心竞争要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并非是自游家完全自主把控,而是由地平线提供的两套供应商方案。
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我们早已在天际汽车身上看见过。作为第一波的造车新势力,彼时天际ME7第一次亮相发布时的轰动效果,一点不比今天的自游家NV差,作为当时发布时最长续航,还有同级最成熟完善的智能化方案的车型。天际ME7有无数可以成功的理由;但最终的结果,今天大家也看见了。
后来走增程式路线的ME5亦是如此,发布时产品力无限美好,但最终的销量却是另一番景象。
问题就出在“自己没有核心研发能力,产品竞争力全靠供应商整合”这里。
具体是什么原因,用我们第三方媒体之口诉说,恐怕会缺乏专业公信力;但业内权威人士,早已给出过极为专业的回答。
作为成功的代表,同时也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坚持“全域自研”的零跑汽车的创始人朱江明,曾在一次业内恳谈会上聊过相关话题,其原文是:
“说到平台化,现在是以电子电气架构为主,不是以机械架构为主,电气架构要做很多接口,智能座舱、车机要跟仪表连接、整车控制去连接,需要大量的软件的适配和集成过程。如果选了两个供应商,A和B,就要集成两次,如果过了两年,因为电子产品要遵循摩尔定律,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去年上车的8155是最先进的,到明年年底可能又会有更先进的了,这个时候如果又选一个新的供应商,但你的车还没有换代,又要做大量的集成,工作量庞大。
所以,在电动车时代,特别是智能的电动车时代,这种工作是不可取的,至少在电动方面要全域自研的,如果这个技术要是没有,类似于原来的传统车,那么断断是不可行的。”
很显然,整合供应商路线相比核心技术自研路线,会在产品力升级迭代速度、整车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上处于竞争劣势;对于一款产品而言,可能初始发布时会有一段时间的惊艳表现,但后继因为无法保持足够快的软硬件迭代速度,以及无法获取更低的成本以形成价格竞争优势,就会导致产品力在竞争中,随着时间流逝而快速后退。
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希望自游家早日觉醒,不要步失败前辈的后尘。
此外,智能化体验能否做好,也是自游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我们举例说自游家NV和其对标车型理想L6/L7,理想已经构建了一整套自主把控的核心智能交互娱乐系统,不仅已经做到用户上车后不再需要手机,完全以车机替代手机使用的效果;还同时在APP适配,功能性适配等方面做到了业界顶尖水平。
但目前自游家NV显然不行。作为智能化车型,还需要用户手机Carplay/Hicar来为车机提供交互信息,本身就是失败的过渡方案。同时作为小众且没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新势力品牌,能否让第三方为其适配足够多、足够新版本的APP软件,以及适配足够多的新功能,也都是问题。
如果做不好,这一点同样会很致命。毕竟在2021年J.D. Power曾发布过的2021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SM(NVIS)结论中,已经有统计数据能够证明,在未来半年内有购车意向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智能化体验作为最重要的购车决策因素。而中国消费者在影响购车决策的七要素中,汽车智能化体验又占据了14%的权重,且有24%的意向购车者认为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是其最重要的购车考虑因素。同时,研究也发现,缺乏新技术或科技感已成为潜客人群第三大购车顾虑。
要知道,这是2021年的统计数据,随着时间推移,智能化体验对于购车决策的权重占比还在继续提升。
不专业,加之大环境不利;自游家还能支撑多久?
最核心的成败因素说完,还有第二层的其它因素可以一一来看。
在10月8日的自游家NV上市发布会之后,迅速就有媒体发现了自游家“造车”不专业的一面;作为参加过无数新车发布会的媒体们,也包括其它业内人士,已经无比清楚一次发布会上应该亮明哪些车辆技术参数,而又可以忽略哪些技术指标。
但自游家依然让人眼前一亮,史无前例的在发布会和自家官网上清楚写明“轮胎外径788mm”,一个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数据,远不如写“标配20寸超大轮毂”更能让消费者感到诚意。
不专业,自然会面临各种问题与风险。作为造车新势力企业,自游家也和蔚小理这些前辈们一样,需要面对造车资质问题。是收购还是选择代工,是收购谁、又是找谁代工,应该是一个极为审慎的选择。
收购造车资质,意味着会有对应的债务与资产转移,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即使轻资产运营找代工,资金压力不那么大,但也需要考虑代工方的资金与债务问题,如果代工方遭遇运营问题,是否会影响既定的生产交付节拍。
而自游家的选择,相比同样采用代工路线的小鹏和蔚来,似乎又一次让人感到担忧。其代工方是此前多次被申请破产重整,且债务缠身的大乘汽车,在曾经的燃油车时代,相比给小鹏代工的海马汽车、给蔚来代工的江淮汽车,大乘汽车无论是自身的产品品控、口碑,还是经营状况与资产负债情况,均远不及对手们。而如今自游家选择大乘代工生产,后续如何,总是会让人多一分担心。
当然,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时间不同,外界环境不同,也会影响一家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于当年蔚小理、零跑、哪吒等一众成功车企快速崛起的时代,今天的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市场竞争已经更加激烈,如果说当年是纯粹的蓝海,那今天距离真正的红海市场,也只剩一步之遥。
此外,如今疫情叠加国际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颇大,消费市场遇冷,大宗商品,包含核心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巨大,也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车型的性价比表现与销量情况;不同于赶上了“好时候”的前两拨新势力车企,自游家NV上市后的“游戏难度”可以说直接提升了两个级别。
而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一定周期内销量不及资本预期,其品牌能够存续多久,以及对应疑虑是否又会反作用于消费者购车,都是值得关注的点。
也许,自游家想要成功,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动作,乃至于作出一些改变;而如果只以现有路径延续发展下去,还是那句话“不甚乐观。”
写在最后:
从市场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也和消费者们一样,希望看见有更多的新品牌、新车型们到来;车型越多,品牌越多,对于市场和行业来说本身是一件好事,不仅是消费者们的选择更多,更多的细分需求会被满足,也在于合理的竞争会极大促进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景气。
但问题在于,新品牌们自身是否有能力在这一行业、这一市场中存活下去,其实并不是取决于市场如何看待他们,给予他们多少的关注度;而是在于其自身是否有足够正确的态度,足够强悍的实力生存下去。
而这一点,自游家真的需要深刻认知。不过好在他们才刚刚入局,第一款车才刚刚上市,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来成长,希望他们后续还是能有所进步,有所改变。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