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字 | 秦方辉
设 计 | 小宇宙
商场如战场,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瞬息万变,在商标设计、命名上难免“撞脸”,由此而引发的商标纠纷自然难以调和。
纠纷背后经济利益错综复杂,有的选择私下和解,有的选择对簿公堂,还有的选择握手言和。
在今年6月,奥迪向慕尼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蔚来侵犯奥迪的商标权。奥迪称,蔚来两款车型命名为ES6和ES8,侵犯了奥迪S6和S8的商标权,要在家门口给这个东边来的汽车品牌一点颜色看看。
![]()
10月8日,蔚来汽车宣布进入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市场并发布ET7、ET5和EL7三款新车。
其中,蔚来部分欧洲网站将国内ES7车型更名为EL7,同时,蔚来汽车官方还称目前进行的相关商标诉讼蔚来将会继续应诉。
![]()
从表面上看,蔚来ES6/ES8与奥迪S6/S8确实十分相似,两者之间最多只是一个“E”的区别,但实际上,很少人会将ES6/ES8与S6/S8联系到一起,前者是新能源SUV,后者是高性能运动轿车,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但蔚来有没有侵权,其实这件事情很难说谁占理,要从法律层面定义更是旷日持久。
中国汽车品牌做强做大要进军海外,这让很多国外品牌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蔚来汽车这才仅仅是刚刚进入到欧洲市场,从销量规模上还没有与德国本土品牌展开正面竞争,便引发了如此纷争,这充分说明了德国本土市场是特别保守的。
![]()
同理,当年特斯拉在中国建设的工厂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投产下线了,但当特斯拉进入到德国本土市场想要在德国建设工厂的时候却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由于环保问题,工厂建设一度停工,最后不得不延期。
可以预见,蔚来汽车今后进入欧洲市场的发展道路注定也不会一帆风顺。
欧洲作为汽车的发源地,遍布老牌制造商,而新势力品牌也就成了主要被排斥攻击的对象,这样的纠纷并非没有先例。
即使有着沃尔沃撑腰的极星汽车也难逃此劫,其成立之初便在法国吃上了雪铁龙的官司,原因是雪铁龙认为极星品牌徽标与自家高端品牌DS过于相似,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最终法国法院还是裁定雪铁龙胜诉,以极星Logo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为由,判罚极星向雪铁龙支付15万欧元赔偿金以及诉讼费,6个月内禁止在法国使用极星商标,并关闭极星在法国的官网。而极星以雪铁龙抄袭其部分轮辋设计为由进行了反击。
![]()
如今,两家公司就商标使用权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其注册商标,同时允许极星在法国销售汽车产品,但双方并未透露协议的具体条款及细节。
汽车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在全球汽车行业正处在产业重构与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知识产权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也经常发生知识产权竞争纠纷案件。
今年5月20日,一份长安汽车《关于要求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公函》在网上曝光。
公函内容显示,吉麦新能源旗下的“凌宝汽车Uni上市发布会”系列广告,其使用的广告用语“Uni”已构成对长安汽车“UNI序列”产品的不正当竞争,因此提出吉麦新能源应立即停止前述不正当竞争行为。
![]()
虽然这件事目前并没有明确结果,长安方面所发的公函在一定程度也向社会表明了其与凌宝新能源没有任何关系,也是品牌关联的一种澄清。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商标纠纷并不只是针锋相对、狭路相逢。毕竟双方打官司都将付出不菲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产品上市进度更是得不偿失,一些企业会在衡量利弊后,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予以解决。
![]()
早在2014年7月21日,奇瑞汽车就已成功注册新能源品牌“eQ”商标,并于当年推出旗下纯电动微型车“eQ”。2017年3月,奇瑞以戴姆勒申请的“EQ”与其已经注册的“奇瑞eQ”构成近似商标为由,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
经过4个月沟通协商,双方就该共享品牌名称的一系列条款达成一致并签署相关协议。戴姆勒认可并同意奇瑞对“eQ”品牌名称和产品命名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而奇瑞认可并同意戴姆勒的“EQ”品牌名称和产品命名在中国市场的使用。
![]()
更广为人知的,是比亚迪与长城汽车妥善处理车型商标归属的“佳话”。早在去年,比亚迪汽车已将注册商标“魏”免费转让给长城汽车,这对于以姓氏打底的长城魏牌至关重要。
作为回报,今年2月,长城汽车将注册商标“登陆舰”转让给比亚迪汽车,双方通过友好的方式完善各自商标布局,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开了好头。
商标对于产品产生的影响可大可小,一款新车最终能否取得市场认可,还是要靠产品实力来说话,想利用此刻意制造矛盾大可不必,格局打开、理性处理才是多数企业遇到类似情况的主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