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奥迪这个品牌一直是国内行政级座驾的代名词之一。曾经的A6L被广泛用于各种政府部门,A6/A4等车型也长期位居各自细分市场销量榜单的前三甲。对于很多人来说,开奥迪车毫无疑问就是身份的象征。
但就在315前夕,我们收到了一条让人惊悚的网友爆料,指出奥迪旗下多款车型车内异味过大,直接引起车主及家人致癌,有不少甚至出现了白血病,甚至于,有孕妇在长期乘坐该品牌车辆后还出现了新生儿畸形、流产等可怕现象。
这个事情到底怎么了?
![]()
这个事情最初是一位网名“豆豆在哭”的网友向某自媒体平台爆料导致,该网友自身就是一位奥迪车主,网友称,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于购买奥迪车两年后患上了白血病。而这位网友联系了6位有相似遭遇的受害者,他们购买的车辆分别为奥迪的A4及Q5车型。
![]()
而这位“豆豆在哭”网友,甚至展示了一些因购买使用奥迪车导致的住院单据甚至是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而从网友提供的死亡证截图看,离世者年龄,仅有40岁。这几位网友同样购买了奥迪官方在2017年3月承认的有车内异味问题的车辆列表中,而且无一例外全部罹患白血病。
![]()
![]()
接下来的一些证据更是让人头皮发麻,有奥迪A6L车主在论坛上发帖指出使用该车型(2010款2.4CVT舒适型)导致其罹患肺癌、有奥迪A3车主发帖表示A3内饰有毒,导致新生儿小耳畸形。更有车主反映,称2017年在使用奥迪Q5车型后导致孕妇胎儿畸形,孕六月时流产,同时还导致该孕妇出现肝损伤等等,类似的案例我们在网络上还能找到很多。
这个事情到底怎么引起的?
实际上我们翻查资料获知,这些车主们大多发病的原因都是苯中毒。而苯,是一种常见于汽车内饰装配工序的剧毒化工材料。苯的产生主要通过车辆总装阶段,内饰装配工序时使用的工业胶水,这些强力胶含有大量的苯,这些苯会在车内缓慢释放,相当于人每一次在车内的时间,都是在慢性吸毒。
![]()
当然,业界早已知晓苯的毒性对人体危害之大。对于内饰装配工序使用的胶水,其实还有一种环保胶水,这种胶水不含任何有毒化学物质,也是现在大多数车企(特别是一线自主品牌)乐于使用的胶水。
![]()
但这种环保胶水的售价远远高于含有苯的胶水,因此一些为了省成本的车企,仍然会使用这种有毒性的,但价格便宜的胶水。但让我们不解的是,如果网友的指控全部属实,那么奥迪对“偷工减料”这一词的运用,可谓刷新了我们对于豪华品牌的认知下限。
![]()
奥迪作为BBA的一员,定位本身就不低,产品本身溢价较高,按道理来说,奥迪是完全承受得起环保胶水和更健康的内饰材料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但为何会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事关人命的地方作恶呢?
![]()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奔驰身上。奔驰不止一次被曝出使用黑心棉和剧毒材料制造内饰,整个2017年,针对奔驰E级和C级的毒内饰投诉也一直高居不下。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在BBA当中,在这三个品牌在华所有热销车型中,目前来看只有宝马没有被大规模曝出毒内饰事件。但宝马3系5系的发动机漏机油现象,同样非常严重。
尊重,是生意的前提
虽然我们不喜欢日本人,对自主品牌也有偏见,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内饰健康这方面,日本人的在华车型是非常有良心的。跟着日系车走的一线自主品牌们,也都早早把内饰健康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宣传点。无论是吉利、奇瑞、长安还是其他自主厂家,大多都愿意在车内空气这方面下功夫。
![]()
那么BBA如今的种种行径,是否代表着德国人对我国消费者的漠视呢?也许我们很容易可以推出这个结论,但网友的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注意。有网友表示,在我国的合资车企中,外方只负责技术和品牌管理,而至于选用的材料、品控和成本控制,由中方负责。
所以,话说到这里,我就不能再说下去了,大家懂的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