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把电池“做”进车里的比亚迪海豹,果然火了。今年7月底上市的海豹,到8月底,订单数就已经突破了8万辆。
可以说,从前期订单量来看,海豹已经成为该细分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车型。
海豹的爆火,难道只因为把电池“做”进车里?近日,比亚迪海豹领SHOW鉴赏会上海站活动正式举行,我们也得以探究海豹热销的密码。
颜值,无疑是海豹的亮点。海豹的车身线条设计的十分简洁,并高度还原比亚迪Ocean X概念车造型。车身姿态低趴,短前后悬、长轴距的车身比例,除了高颜值之外,更有0.219的超低风阻——对于电动车而言,低风阻意味着同样装备质量下更高的续航。
再比如环抱式智能座舱、“逐浪”式仪表台,激光镭雕纹理,菱形绗缝和双缝线工艺,水晶档杆以及“海洋之心”中控布局等,比同价位做工粗糙内饰极简的Model 3相比,云泥之别。
![男人站在水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海豹有550公里、650公里、700公里三种不同续航版本,采用后驱/四驱动力布局,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并有四驱性能版,在纯电车型也能体验到纯粹的驾驶乐趣。
当然,说到海豹最大的亮点,除了e平台3.0的“出身”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首搭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所谓CTB技术,就是cell to body,即电池与车身一体化,是一个典型的“做减法”技术。
以往的电动车,电池是安装在车辆的底盘框架中,电池包结构需要车身来提供保护,这就使得电池包需要处在车身地板的包裹之中。
![街道边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描述已自动生成]()
从电池组到电池包到车辆底盘组件,整个车载电池系统相当复杂繁琐,也是纯电动车自重最大的结构部分。
而比亚迪的CTB技术,将车身底板+集成电池上盖+粘接剂+电芯+粘接剂+托盘组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将将电池包与底盘融于一体,让电池包直接成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动力电池既是能力体,又是结构体。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在减低车辆电池组件自重的同时,加强车辆的整体强度,提高安全性。
得益于刀片电池的结构强度和e平台 3.0的诸多先进技术,让整车的强度大为提升。以海豹为例,其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40500N·m/°。
如果你对此没有直观概念,那么不妨类比一下。普通家用车的整车扭转刚度在20000N·m/°,也就是海豹的一半,顶级越野豪车的数据,在40000左右,也就是说,作为售价在30万以内的纯电家轿,海豹的整车刚度已经完全超出这个级别该有的水平。
![路上有辆蓝色的车停在房子旁边 描述已自动生成]()
CTB技术的优势,在比亚迪海豹上表现的相当直观——作为一辆尺寸4.8米的电动车,海豹拥有700km的极限续航以及3.8秒的极限加速成绩,但自重只停留在了两吨级。
要知道,以往超过600公里续航的车型,其自重都是往3吨走了,而且这绝大多数是三元锂电池车型。
众所周知,三元锂电池尽管能量密度高,但更不稳定,安全性不高。相对来说,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则更安全可靠。
所以,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海豹,能有700km的极限续航,自重控制在两吨级,相当于对现有电动车产品的颠覆性提升。
![夜晚建筑亮着灯的汽车 描述已自动生成]()
写在最后:
比亚迪海豹所在的细分市场,是典型的“红海”。这个市场里不仅有Model 3这样的大鳄,也有小鹏P7等新势力劲敌。但即便如此,比亚迪海豹仍然取得了相当抢眼的成绩。
得益于全新的技术优势,海豹在美学、操控、高效和安全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赋予整车更强的综合性能表现。
售价区间为20.98万元-28.68万元的比亚迪海豹,目前下单还能获得超级豪华的“上市权益”,纯电轿跑,海豹绝对是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