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访谈】9月29日,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特邀零跑C01的首位大定车主,共同敲响了港交所的大钟。
下午4点收盘,零跑汽车报收31.9港元/股,跌破30%。
面对首日股价走向,朱江明坦承:“这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时间段,因为全球形势动荡,处在下行通道。”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圈高层告诉有车以后,新股破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企业上市之前的融资,将估值推到了一个大众市场目前不太接受的位置;也有可能是零跑本身估值在行业内算正常水准,但其表现出来的财务状况、团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不被认可。“资本市场对于市值的真正看法,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我们选择上(市),主要原因是我们不在乎当下的时间段,这是一场长跑。我们更关心的是真正的质量如何,以及如何尽快拿到我们的市场份额。”朱江明说。
![]()
五年磨一剑
朱江明,1967年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2015年,零跑汽车正式成立。
2017年11月10日,在杭州新能源车展上,零跑汽车首款量产车型——零跑S01正式发布。
现场,身穿黑色西服套装的朱江明,兴致勃勃又略显紧张地描述,零跑汽车的初心和愿景是,“让开车更轻松”。
5年后,2022年的9月26日,朱江明在C01上市发布会上,面对产品、行业、技术等各个层面问题,回答游刃有余。此刻的他,身穿黑色零跑圆领文化衫,语气轻快,眼睛坚定,互联网气息渐浓。
“中高端主流市场是一定要做的”,全域自研将成为决定零跑故事下半段的关键。
![]()
“全域自研不仅仅是做软件上的应用,是所有核心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研发,自己制造。”
朱江明做过一个测算,当销量做到1个月2万台时,零跑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毛利,基本上可以和外购打个平手;如果超过3万台,零跑汽车就能实现盈利;做到50万台,就有更多的盈利空间。
技术投入的红利不止于盈利,更在于研发实力能直接转化为效率。
“现在的平台化电气架构要做很多接口,需要大量的软件适配和集成过程。如果选了两个供应商,就要集成两次。过了两年,选一个新供应商,又要做大量的集成,工作量庞大。”
拥有30多年的研发制造经验,擅长嵌入式算法及计算机底层的芯片级软硬结合领域的朱江明,比谁都清楚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未来将在哪个关键点上卡住零跑的步伐。
![]()
“在电动车时代,特别是智能电动车时代,至少在电动方面要全域自研,如果没有,还类似于传统车,是不可行的。”
行胜于言。从垂直整合程度上看,零跑汽车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从整车组装、电池电机电控,到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零跑汽车均能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
从技术研发成果上来看,零跑成功研发了行业首个量产无电池包CTC技术、行业首款可变架构油冷电驱、并曾在Waymo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中获得第一......
这些也是朱江明轻轻松松就能数出的家珍。“我们的研发团队现在接近1800人,但这不是最多的时候。从长远看,电子产品将占据汽车更多成份,70%是电子,30%是汽车,全域自研会更有优势。”
用户追捧“想试驾”
是否真具有优势还是用户说了算。
![]()
昨晚,有车以后零跑C01车友群内,新车价格发布之后,“想试驾”成为讨论频率最高的词汇:
这三块屏看起来挺高级,整体的运动感还不错
就冲那三块大屏和华为智能也得去试驾感受一下
今天有人去试驾了么,是不是试驾完直接开回家了……
甚至在有人问道“纠结要不要下订”,有群友直接劝道:“现在可以买,听我的错不了,用不了一个月销量肯定暴增,别问我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