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9月,网络上总要掀起一轮关于「质量月」活动的讨论。
不管你承不承认,在这场活动发展了40多个年头后,国内消费者对“品质”这两个字的理解是越来越透彻了。
![]()
生动一些,拿汽车这种大宗商品举例。80后、90后一定清楚,当年爹妈们买车的标准是什么,答案通常只有两个:“颜值”跟“品牌”。这是时代的局限,毕竟那个时候村里还没通网。好看吗?好听吗?这就是“品质”的含义。
但是到了今天,你猜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一副皮囊和品牌信仰剁手?剧情转变的核心,就是“品质”两个字,大家越来越愿意为好东西买单。然后,你就看到了一大堆国货崛起。
![]()
当然了,也不是说外国的月亮一定不圆,比如广汽本田,很早就植根了匠人精神,起初那些敢为人先的壮举,就是这么来的。以至于,“一日广本,终身广本”成了后来众多广本粉心中的至理名言。如果要低调,或许你可以说广汽本田其实更早明白“品质”的重要性。回过头去看,广汽本田年初交付“累计产销900万台”这份亮眼答卷,倒是显得顺其自然了。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凭什么广汽本田看起来更香?
是产品力吗?亦或是品牌知名度?其实都不是标准答案。很幸运,我接触过不少广汽本田的技术人员,关于这一点,TA们给我的答案竟然出奇地一致:广汽本田更舍得要求自己。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广汽本田对工艺更严苛。
![]()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广汽本田对造车工艺的态度属于软硬兼吃的一派,这颇有当年Bruce Lee那句“Be Water”的神韵。如果要用拟人化的手法来阐述,硬件方面大体会是这个样子:
“我拥有日本领先的 JIS1 级精度加持,能够很好确保板件的精度、力学的强度以及车型的最优风阻系数,不信去看看型格,抗拉强度9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占比达到了24.5%,抗拉强度1500MPa的热成型钢板占比也达到了10.6%,可以给用户提供360°的安全防护。”——冲压车间。
![]()
“我的本领是可以对顶盖与侧围进行激光焊接,而且最高焊接速度可以达到110mm/s。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行业均值也才80mm/s,我的表现已经越级了。重点是,我还有独立研发的5项专利,可以有效解决超高速激光焊的一些瓶颈难题。不是我吹牛,广汽本田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能够达到99.8%、并且把品质做到行业领先,我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你们能看到,广汽本田旗下产品的美观度、密封性与稳定性,都是杠杠的。”——焊装车间。
“我主要负责车身加工最后一道工序,那些用户不怎么关注的点,都是我来操心的,比如防锈、防水和外观处理。给你们举个例子,这些年市场很流行双色车身设计,相比于其他友商,我拥有专用的高精度定位夹具,可以最大程度地在细节上保证产品的美观度。另外,我还可以突破行业瓶颈,实现车身内腔 100% 的电泳上漆,以及密封胶100%自动化涂布(国内首次),把防尘、隔音、防水、防锈这些基础工作做到位,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涂装车间。
“我就比较低调了,我的工作就很普通,主要是通过电动伺服拧紧以及前、后挡风玻璃自动安装技术,来对螺丝、挡风玻璃这些零部件进行精准调校,从而保证车辆的整体品质。”——总装车间。
![]()
通看一遍下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广汽本田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很多自动化技术来降低细节上可能产生的错误。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至此你应该已经理解广汽本田品质上的秘密了。但是这里又延伸出一个问题:是不是自动化水平越高,造车品质就越好?用广汽本田的话来说:自动化不是无人化,人的智慧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广汽本田并不是完全依靠机器在工作,“人”是另一个维度上的决定因素。举个例子,广汽本田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120%合格率”理念,之所以把极限值拉高20个点,是因为广汽本田认为一旦把标准设定在100%,很容易出现 1~2% 的不良率。所以为了产品的完美,内部员工自己就必须以“非常规”的数值作为目标。
![]()
除此之外,“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的“三不原则”、以及“下工序是顾客,上工序也是顾客”的理念,都是广汽本田“人”性化管理的另一种展现方式。既当生产者、又当质检员的做派,等于是把产品的溯源工作集中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去践行“品质始终如一”这句话。
至于品牌内部的人员管理体系,你可以认为这是企业文化和成长模式相互搭配作用的一种机制,所以“师傅带徒弟”、“工程师文化”、“鼓励员工创新”等做法在广汽本田内部是一直存在的。看得出来,广汽本田把“人+设备”这个机制发挥到了一个高点。这些年「广本质造」能火出圈,恰恰理所应当。
![]()
江湖车评:
广汽本田的成功并不是侥幸,而是日复一日严于律己、敬于待人精神的累积结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种深奥的哲学命题,广汽本田答得恰到好处。也因此,广汽本田能多次登上J.D. Power质量研究(IQS)排行榜冠军之位的秘密,也显露出来了。即将到来的千万销量大关,想必广汽本田已经准备好庆祝方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