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TO问界M7那是相当的火。至于为何会如此有热度,不只是余承东老板100万内最豪华的豪言壮语,还有有关增程动力好坏的讨论。
余承东认为,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对此,魏牌CEO李瑞峰直接站出来反对,声称,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由此,针对增程式混动技术已经形成了两派。
事实上,谁对谁错不好说,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也都可以辩证地来看待。在笔者看来,余承东力挺增程式混动无非是它的问界M7采用了这种技术。
抛开技术好坏不说,余承东的王婆卖瓜式的吆喝,本身就是掺杂了为自己站台牟利的水分的。所以,对于余承东的言论,听听也就罢了。一款车好不好,一种动力方案靠不靠谱,最关键的还是用户体验后才有资格评判。
好了,扯完闲篇,咱们进正题。余承东嘴中超越百万豪车的问界M7究竟好不好呢?不吹不擂,不妨理性分析一番。
1、问界M7的价格并不低!
首先看一下这款车的价格。就在问界M7价格公布的一刹那,会场内确实响起不少掌声,相比隔壁理想L9超过40万的售价,售价区间为31.98-37.98万元的问界M7的确称得上良心。可问题来了,相比理想L9良心就是真得良心吗?超过30万,难道不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吗?
毕竟,如今的奔驰、宝马、奥迪的入门级也不过30万左右,才刚刚入局新能源造车不久的华为AITO,又凭什么敢定高价呢?所以,如果足够理性,你会发现,问界M7的价格并不低。
2、问界M7的底子并不厚!
对此,也许有喷子会立马站出来,作为一款中大型豪华新能源SUV车型,加之还有华为智能座舱的赋能,为何就不能卖高价呢?好了,理性一点来看,就问各位,除了华为智能座舱,问界M7还有啥?
你说它车身大,可轴距只有2820mm,比问界M5还小;你说它颜值高,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大概率是10多万的风光iX7换壳而来;你说它性能强,连个自己的纯电架构都没有,说白了,不就是一个组装车吗?你说它续航长,拜托,增程的续航虽然可观,可前提是你得受得了发动机启动时那般噪杂之声;你说它座舱豪华,再问大家,如今的国产品牌,不论是燃油车还是造车新势力车型,谁的座舱不豪华呢?至于华为的智能座舱,话说人家腾讯和百度在这方面,不仅造诣不差,更早已历经多年市场考验。
所以说,问界M7或许很好,但绝非想象的那般强大。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华为也好,合作的小康赛力斯也罢,在造车这领域,似乎家底并不雄厚。否则,也不至于整的问界M7和风光iX7如此相似了!
3、问界M7的槽点并不少!
说起来,问界M7登场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有关这款车的话题也飞了好久了,那么,这款车究竟有何槽点呢?接下来,不妨一起盘点一番。
首先,被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大夸特夸的二排零重力座椅真得那么好吗?在笔者看来,未必。先不说在这款座椅启用时,副驾和第三排还有没有意义,就问余承东老板,你真觉得你的零重力座椅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吗?你有没有想过急刹车时带来的巨大冲击对人体的伤害呢?
其次,因为轴距较小,又做成了六座,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三排头部位置距离后玻璃窗非常近。如此,当出现追尾事故时,也难免会对第三排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当然,在二排舒适模式下,三排的空间也似乎无法保证。
再者,从技术角度来看,或许是问界M7和东风风光iX7血缘太近,两者都采用了相同的前麦弗逊悬架,而非问界M5采用的前双叉臂悬架。话说,你把麦弗逊悬架应用在一款售价超过30万的豪华中大型SUV上,难道不觉得有些过分吗?
写于后面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问界M7很牛掰吗?在笔者看来,有华为的加持,问界M7不能算是一辆不好的车,可确实也没有余承东老板讲得那么好。正如有一位媒体同行所讲,任正非的华为一向是低调的,那是在精研技术。可进入到消费者业务,华为需要高调,所以,就有了余承东的“大嘴”模式。
至于这种模式的好,消费者认真了,那华为就赢了;如果消费者不买单,那就把大嘴言论当成一次娱乐吧,反正华为也不需要为某个高管的无聊言论负责任!如此来看,华为总是不亏的,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呢,那真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