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业绩,更要底线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小鹏68983辆、哪吒63131辆、理想60403辆、零跑51994辆、蔚来50827辆。
2022年7月1日,一些新造车企业发布上半年销量。从数据上看,哪吒和零跑一路直追,蔚来接连掉队,传统的“蔚小理”格局似乎被彻底打破。从前6个月座次更迭来看,小鹏、哪吒、理想基本稳定在前三位
这5强中,前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增幅。其中,小鹏同比增长124%、哪吒199%、理想100.31%、零跑265%。蔚来增速最小,但也达到21.1%。
然而,新造车势力一面是焰火,一面是海水。最近一段时间,围绕他们的争议和质疑不断,一些事件颇具代表性。
其一,蔚来ET7测试车辆事故。
6月22日,一辆蔚来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两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其中一名为蔚来员工,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
蔚来回应说,事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协同公安部门,启动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程序。根据对现场情况分析,初步确认这是一起(非车辆原因导致)意外事故。
回应引发了一波质疑。在产品安全层面,一位工程师提出,如果真因操作失误,是事故车辆把倒挡挂成前进挡向前猛冲出去,那AEB在面对墙壁时为何没有生效?
有人从制度体系层面提出拷问:如何保障测试人员的安全?测试场地需不需要在封闭场所进行?对测试人员的培训究竟有没有做到位?甚至有人在公关层面认为,蔚来声明中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剧情总是类似。与此前新势力大大小小的事故一样,在一份份声明之后,没有人知道“故事”的最终走向
其二,理想L9底盘疑似抄袭。
6月21日,理想L9上市,72小时后,支付5000元的预订用户超过3万人。理想创始人李想在发布会上高调宣称,这款车是“500万元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甚至直言“哪怕和600多万元的库里南相比,我们也不怕”
都说李想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称他产品定位精准、营销直击消费者心智。但就是这款“500万元以内最好的家用SUV”,却被质疑底盘抄袭。有人认为,理想L9底盘构造与宝马X5、沃尔沃XC90高度相似。
巧合的是,2021年,有汽车拆解类科普栏目在对理想ONE拆解后发现,其底盘与老款丰田汉兰达高度雷同。还有人质疑,理想ONE在动力系统上抄袭了三菱欧蓝德PHEV版等
真真假假,有待相关方面确认或判定,但也许人们永远等不来答案。
跳出新势力,放眼传统中国汽车品牌,经过几十年努力,他们整体上终于摆脱了“拿来主义”的桎梏。如今,新造车势力是不是在关键技术上重走老路?当然,这不仅是理想一家新势力应当回答的问题。
其三,360转让哪吒股份。
6月26日,360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哪吒汽车约7999.44万元注册资本(未实际出资),对应哪吒汽车3.532%股权,转让给嘉兴鑫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精诚开阔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转让对价为0元。
对此,哪吒汽车发布声明称,此次受让360部分股权的基金,与公司管理团队形成一致行动人,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团队的控制权,对哪吒汽车的各项业务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更有利。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接受采访时回应:“哪吒汽车是一个创业公司,还是要以创业团队主导公司发展,而不是完全由资本主导。但哪吒创业团队股份太少,所以,我们把增资额度转给了创业团队。”
自2021年5月双方展开合作来,360对哪吒汽车进行投资,双方达成在技术方面进行联合开发等多个协议。根据协议,360成为哪吒汽车第二大股东。当时,行业一致认为,这是360造车的一盘大棋局。
亦因此,转让股权消息传出后,大多数声音认为,哪吒汽车持续性亏损(2021年净利润为亏损29亿元),导致360有“放手”之意。
今年以来,新造车势力风头更健,头部企业格局基本稳定,总体销量即将到达百万辆。不过,有了这个基盘,新造车势力是时候冷静地反思了。
一是,好车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
不是价值500万元,也不是价值600万元。答案一定是安全。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下,三电系统的安全、自动驾驶的安全皆成为新汽车的重大挑战。“新造车势力不能一味求快,对造车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行业专家曾多次表示。
在近期重庆车展上,零跑展台突发维权事件——一位女车主手持“零跑新车当天黑屏,维修半个月,换两大部,承诺退车又反悔”字样海报到展台维权。往前追溯,类似事件差不多是每个车展上的常态,涉及多个品牌
此外,包括特斯拉、蔚来在内,去年新造车势力因“自动驾驶”发生多起事故,相关人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有一些新造车的产品自燃、起火……这些都值得深刻反思。
二是,汽车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软件能不能定义汽车?
过去,汽车的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机、电控和电池。汽车本质是交通工具,底盘仍是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操纵性、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也应该是新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软件定义汽车本身,这本身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命题。一方面,不能否认软件对汽车的重要性,它给新汽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对软件定义汽车要理性看待。比较中立的看法是:汽车要积极拥抱科技、拥抱互联网,但软件定义不了汽车
三是,想挣快钱的资本不能吃人血馒头。
造车很烧钱。新造车势力创始人需要钱,资本有钱并追逐更多的钱。二者结合起来造车,本是件好事。但别忘了,造车是一场马拉松——它持续时间长,且一路竞争激烈。
汽车百年历史长河中,造车企业何其多,但大浪淘沙后,活到现在的也就那么几家。有的还活着,但已经死了。资本应当尊重汽车发展规律,特别是安全大于天。如果只想着尽快做出账面业绩、借机高抛变现,那只会让造出来的车酿成更多社会悲剧。
这个行业现在流行说“快鱼吃慢鱼”。造车确实要快,但更要坚守底线,才能行稳致远。新造车势力们,不妨暂停片刻,等一等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