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临近夏天,气温升高,又迎来了汽车自燃的高发期。对于电动车来说,充电引起电池管理系统失控或是磕碰到电池,都有可能引起自燃。燃油车同样也不容乐观,其发动机盖内部的温度很容易突破100℃以上,再加上汽车内部线路和油路都有老化的可能性,一旦遇到漏油、电线短路、漏电等或产生火花等情况,汽车很容易一下子着起火来,而且燃烧快、蔓延也快,往往难以扑救。
对于大多数的车主来说,如果在夏季用车、保养检查等方面毫不用心的话,可能会增加车辆自燃的隐患。如果不想让爱车“上火”,我们当车主的就得提前储备一些应对自燃的知识。![]()
自燃有很多种原因,首先来谈谈人为因素中的线路故障吧。相信大家在不少自燃事故的报道中都听过“搭铁”,“搭铁”故障是指在汽车电气设备线路中,非“搭铁”的导线(或接柱)直接和车架碰触,造成电源在此处形成短路的现象。
很多车主总怕亏待了自己的爱车,会给车辆加装内置行车记录仪、换装高档音响系统、改装车灯以追求照明亮度,有的还会添加电冰箱等车载电器。但由于改装件没通过国家认证,或者线路在改动之后没有固定或漏加保险丝等,一旦出现线路老化、过载、短路、接触不良都容易产生“搭铁”的问题,进而导致漏电、线路烧坏甚至起火。所以小编建议大家规范改装,用经过合法认证且有保险公司投保的改装件,同时涉及电子线路的改造一定要进行线路功率复核、固定线束等保障措施。
上周广州东圃某小区就有一起真实案例,据小区群里说估计是修了大灯,但小编觉得线束改动造成自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对此,有保险业内人士建议3年以上车龄或线束经过改动的汽车附加自燃险。若车辆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故障,运载货物自身原因起火燃烧,机动车运转摩擦起火等,都在保险公司赔偿责任之列。当然,除了考虑自燃险以外,定期检查电子线路和燃油管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次谈起保险都不带新能源车玩?其实不然,新能源车的险种也在逐步完善。就在去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此条款让核心的“三电”系统得到了保障,“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也被明确纳入在内。除此之外,《条款》结合新能源车充电过程的风险,开发了“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和“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等5个附加责任险,这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
![]()
其次车内有不少潜在的危险物品都很容易酿成火灾,像日常生活中的打火机、香薰瓶也是构成汽车火灾的危险品。如果将这些物品放在中控台等容易被太阳光线聚焦的位置,那么车内物品很有可能被引燃。除此之外,碳酸饮料也不能放在暴晒的车内,虽然不一定能引起火灾,但是易拉罐爆炸、饮料四处飞溅的场面不忍想象。手机最好也别放车内,锂电池在高温状态可能会爆燃。因此,大家在离开车的同时应检视车内,不要留下这些“定时炸弹”。
![]()
除了人为所致,有些自燃事故是外因引起的。夏季既高温又干燥,车主在停车时应当留心车旁是否有易燃物,比如干草、纸堆等。车辆在行驶后,车底的三元催化器温度极高,一旦此时车底旁边有易燃物,很容易被三元催化器点燃,进而导致车辆自燃。 ![]()
退一万步来讲,万一车子不幸着火了,车主最好能先试着用灭火器控制火情。然而不少车主车上的灭火器已经过期了,这些都为火灾的乘虚而入留下了机会。建议每位车主朋友都定期更换较大容量的灭火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以免发生意外时束手无策。一旦发生火灾,驾驶员应尽快停车、熄火,并第一时间拨打119,在消防车来临前尽可能利用车载灭火器等做初期扑救。
除此之外,车主也要熟悉车辆自燃的前兆。当行驶途中,若车内有烧焦的异味,或发动机舱有烟雾散发时,应引起警惕,立即靠边停车。如果火源是在发动机舱处,则此时切忌完全打开发动机盖。因为此时完全打开发动机盖,容易形成热对流,助长火势,对扑救不利。这时先摁下发动机盖的开关,把灭火器对准发动机盖的缝隙处喷射。
若车主真的遇到自燃事故且火势难以控制,完成自救步骤后,在等待消防队救援的同时,车主可拨打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电话,并在第一时间拿到报案号。消防队完成灭火后,记得到消防大队索要出警证明,并开具起火原因说明。根据保险公司的要求拖去修理厂,并通知保险公司定损。
写在最后
面对自燃,我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及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相信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悲剧发生。小编也希望大家能载着最心爱的TA,安全出行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