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载货量最大的飞机,飞到哪里都可成为当地的新闻。它诞生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本与市场无关,却最终因市场而重生、甚至成为网红。如今,网民们再次围观它…的残骸…
![]()
大约在二十年前,刚刚迷上军事和飞机的小编,第一次听到了AN-225的名字。当时脑子里的问号是:怎么会有一款飞机,全世界保有量只有一架的?!这样的飞机,即使它24小时不落地,那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覆盖开发和制造成本吧?!
![]()
要知道,AN-225就不是为市场而诞生的。冷战期间,前苏联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在太空技术发展上也争得面红耳赤。
![]()
你率先将人类送进太空,
我就要抢先将人类送上月球。
你有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我就有暴风雪号;
你用747运送航天飞机,
我就用,嗯,AN-225。
![]()
这就是AN-225诞生的背景。1987年5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建造有能力运送航天飞机的运输机,由位于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担任研制。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技术人员便在AN-124的基础上改造出来AN-225。
![]()
这是一个全长84米、翼展88.4米、搭载六具喷气式引擎、七对主起落架的超级巨无霸。号称载重250吨,但一般认为300吨的起飞重量完全不是问题。
![]()
请注意AN-225的试飞时间已是1988年12月。当时的苏联经济已经是强弩之末。计划中的第二架AN-225,只完成了七成便停工了;三十多年来,它一直躺在角落,作为仅有那一架AN-225的备件库来使用。
![]()
而那仅有的一架AN-225,也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航天计划的停滞,让这架梦幻运输机几乎从一问世就失去了运送航天飞机的使命。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虽然接手了AN-225,却无力运营它。这唯一的一架也同样在机库里一躺就是十年。
![]()
尴尬的局面持续到二十一世纪。世界物流需求市场的改变,让AN-225的复活成为了可能。乌克兰投入资金为AN-225装上现代化的航电设备,并重新进行了机身强化。AN-225因市场而重生,开始在世界各地的货运市场中出现。
![]()
运营的二十年里,AN-225运送过地铁车厢,运送过长度为42.1米的风车叶片,还有铺管机等。这些都是用普通运输机无法实现的一次性运输。
![]()
AN-225也不止一次地来过中国,前面讲的有轨电车、风车叶片,就都是中国的业务;疫情期间,AN-225也曾飞临中国,搞疫物资从天津运往波兰。
![]()
如今,这架全球最大的运输机已被证实毁于战火。人类奇迹被毁于一旦。无数军迷、飞机迷、AN-225的粉丝,只能扼腕叹息。乌克兰说将花费30亿美元、用五年时间将它修复。正常人都知道,这已是难于登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