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人看来,这句话是褒义,说明高墙难挡真香。但如果是放到国内汽车市场,一个自主品牌放弃中国这个其他品牌挤破头想进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只一心耕耘海外市场,这样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还是好事吗?
是的,懂行的人都知道我们说的是谁。2021年销量数据显示,名爵汽车全球销量为47万辆,其中国内销量不足1/4,海外内市场比重严重不协调。眼下,距离名爵提出2023年完成全球百万销量还有不到两年,名爵除了面临着海外份额被蚕食,国内市场的中空成了关乎其生死存亡的关键。
而对比上汽荣威在国内顺风顺水的品牌向上,名爵车型在国内被困于低端,而用户口碑随着品质下滑几乎已崩坏,名爵还有出路吗?
要分析名爵的现状,还得从它的历史说起。众所周知,名爵最早为英国品牌,它见证了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从它2007年被上汽收购后,就成为不折不扣的自主品牌。
一开始,拿着英国血统、百年运动基因做忽悠,加上低价策略,名爵在国内风光过一小段时间,也就是很多人都停留在的“慕容云海“同款座驾阶段。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名爵不仅毫无底线拿血统说事,还闹出了当年轰动一时,“贼喊抓贼“碰瓷马自达的那档子笑话。国内消费者当然不吃这一套,适当历史植入也许能提升逼格,但你一黄皮肤黑眼睛整天吹嘘你的太太太太太太奶奶来自英国,有用吗?只会败光所有好感。
与此同时,大概是顶着英国百年运动基因的包袱,名爵一直执着于“小众”、“运动”路线,从名爵6、名爵ZS、到MG ONE这种思路十多年也没转过弯来。名爵不曾想过,连马自达这个“东瀛宝马“都玩不转的运动,还能被你玩明白了?
数据显示,今年1月名爵6仅卖出2000辆出头,而这台去年下半年上市,被名爵寄予厚望,视作救命稻草的MG ONE仅卖出千辆。反观长安、长城、吉利等国内汽车巨头,哪一个不是靠家轿、家用SUV起来?动辄一款就是月销上万的爆款。从这个方面讲,让名爵引以为傲的百年运动基因,反而是它跑偏的“罪魁祸首“。
不过名爵也有聪明之处,我骗不过国内消费者,骗骗海外用户总行吧。2008年开始,凭借着低价路线,名爵开始在不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收割,尝到了甜头后名爵疯狂建立海外事业部,从东南亚到欧洲,成为了我国的汽车出口大户。
与它国内失利倒逼扩充海外渠道不同的是,这几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壮大,促使他们向全球企业转变,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同时很多新势力也开始紧盯海外,名爵这口“海外饭“明显没那么好吃了。
在名爵等待海外份额被蚕食时,国内市场的中空更成为了它的心头之痛。2020年,为挽回这种局面,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亮亲自“挂帅”名爵,并提出全新“Mission 100”战略,即MG要在2023年在全球100个地区,达成年销量100万辆,用户满意度100%。
2021年名爵全球销量为47万辆,其中国内销量占比不足1/4,但眼下离2023年的百万目标仅不到2年时间,对于几乎放弃国内市场的名爵来说,想要用2年时间,靠着国外市场实现翻翻的目标比登天还难。
再来看用户满意度100%的目标,海外用户口碑咱不敢说,但从国内用户的口碑看,要达成完全是无稽之谈。登陆国内各大投诉平台显示,名爵车型成了这些消费者权益保障平台的重灾区。
比如在车质网上,我们就看到有关名爵车型的投诉有一年上千条之多,这些投诉大多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的异响上。比如这位MG领航新能源用户买车不久就遇上了踩刹车发动机舱异响,不仅与4S店2次沟通未能解决问题,还被售后缠胶带恶意掩盖故障,消费者多次拨打厂家投诉热线也无果。
此外,在另一家汽车投诉网上,我们还看到了诸如“刹车失灵导致事故“,”变速箱顿挫无法加速“等消费者对于名爵品牌的控诉。这些控诉都是摆在眼前的,最能直接提升满意度有效途径,但偏偏无人问津,这让张亮当初提出的“Mission 100”战略,彻底沦为了一纸笑话。
其实,名爵收获这些投诉并不是偶然,其在海外的激进扩张注定了它的低价策略,价格压缩意味着零部件成本的控制、品质的逐渐丢失,据知情人透露,名爵出口到大部分海外市场的产品都和国内4S店销售产品出自同一生产线,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名爵追逐海外利润,直接连累了国内产品品质,典型的“墙外开花,墙内遭殃”,可怜了国内消费者。
表面看,名爵国内道路受阻,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海外发展之路,但2021年全球年销47万辆的短期增长背后难掩国内市场品质丢失,口碑直下的窘境。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对自主品牌这两年的疯狂海外扩张,相信很快,将主战场搬到海外的名爵会意识到,没有稳固的根基,一味野蛮生长的结果一定是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