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英菲尼迪与王力宏
史上最短代言
说到最近的明星热门事件,
王力宏王老师应该算首当其冲,
毕竟刚发生没多长时间大家都还“记忆犹新”。
王力宏的对错我们不论,
只说那些和王力宏有关的品牌就因为此次事件大受影响。
比如英菲尼迪直接从甲方变成了受害者,
刚刚宣布王力宏代言旗下全新国产的QX60,
就紧急终止了与他的合作。
不过这波止损也算
明智之举,
许多用户表示支持英菲尼迪的决定。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除了王力宏之外还有不少明星同样翻车,
甚至连带着品牌一起受到牵连,
再来看看其他和汽车有关的明星翻车新闻。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红旗与范冰冰
没请她来
范冰冰的故事大家可能比我更清楚,
在薇娅TS新闻之前,
她TS的金额已经突破了我的认知。
除了偷税之外,范冰冰的黑历史当然还有许多,
在这里就不一一重复了,
有兴趣的可以上百度自己搜搜看,
咱们今天只说她和车子有关的内容。
在红旗E-HS9高端圈层品鉴会上,
范冰冰的出现可以说是令人“瞠目结舌”,
并且后续范冰冰还在微博,
发出了许多自己和红旗E-HS9的合照,
她的后援会更是围绕这个话题大肆讨论。
虽然范冰冰和红旗都没有公开表示双方有合作关系,
但其他人可不这么认为,
纷纷将她和红旗E-HS9“代言”绑定起来。
随着关注度的逐步攀升,
最后还是红旗站出来表示:
“根本没请她,是她自己来的”。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如果范冰冰没有TSLS,
或者其他八卦中的那些破事,
那红旗E-HS9请她来代言其实一点毛病都没有,
可问题在于,
现在的范冰冰已经不适合红旗这样的品牌了,
甚至不适合给任何品牌做代言。
无论请还是没请,
红旗E-HS9这波已经赚足了流量,
从一个不会产生太多的话题的车型,
一下变成了关注度极高的“热门车型”。
但可惜的是,
这样的操作并没有带给红旗E-HS9太多的销量,
截止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过,
一台在街上开的私人的红旗E-HS9,
并且厂家似乎也没有公布销量数据的意思。
红旗E-HS9的营销,
注定是失败的。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雷克萨斯与罗志祥
两者气质相克
雷克萨斯车型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应该是,
高端、沉稳、奢华,
哪怕是雷克萨斯LFA这样的超跑,
其气质也不会有任何跳脱的感觉。
如果说周杰伦是邻居家非常优秀且成功的大哥哥,
那罗志祥的感觉就像是邻居家调皮捣蛋的“坏哥哥”,
这是因为他多年的人设是这样“调皮捣蛋”的风格,
观众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代入感,
所以雷克萨斯的气质其实和罗志祥不符,
建议请周杰伦来代言。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2020年的4月16日,
雷克萨斯宣布罗志祥成为品牌代言人,
可短短的一周之后罗志祥就“翻车”,
从“小猪”变成了人尽皆知的“时间刺客”,
雷克萨斯的代言费刚刚打过去,
乙方就准备脱裤子跑路了。
当然罗志祥没能跑路成功,
随着媒体的不断深入挖掘,
他的各种黑料也逐渐在网络上公布出来,
像是什么“白天极限挑战,晚上挑战极限”
之类的口号也响彻了互联网。
雷克萨斯绷不住了,
但碍于面子却没有多说什么,
而是默默地与罗志祥执行了
解约手续。
到目前为止网络上,
已经搜不到太多罗志祥和雷克萨斯的新闻。
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
罗志祥和雷克萨斯的气质本来就不符,
即便成功代言,
消费者也不会太买这账,
部分雷克萨斯的车主估计能气得卖车。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保时捷与吴亦凡
“电鳗”与“电车”的激情碰撞
吴亦凡进去有多久?
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但说到吴亦凡给保时捷做广告,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完了”。
果不其然,4月17号,
吴亦凡宣布成为保时捷中国赛车运动代言人,
3个月后吴亦凡就宣布成为拘留所的“囚犯”。
虽然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但作为一个一直以来黑料缠身的艺人,
保时捷选择吴亦凡必然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有人可怜保时捷的宣传费打了水漂,
但我想说的,
我不信保时捷没有听说过吴亦凡的那些“破事”,
坚持自己的选择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明星代言风险多,说说这几年明星代言汽车的“翻车”案例]()
不过保时捷的气质倒是和吴亦凡有些接近,
两者的相性可比雷克萨斯和罗志祥强多了,
此外保时捷Taycan的故障问题一直缠身,
这一点也与吴亦凡的情况相似,
并且前者是电动汽车后者是“加拿大电鳗”,
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
也确实耐人寻味。
总
结
陈
词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明星变得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完美”,很多负面的事情今天刚发生,明天就发得满微博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车企选择“代言人”也就变得愈发的困难,明明上午还是“甲方爸爸”,下午就变成了事件的“受害者”。
人无完人,车也无完车,企业花大价钱去请代言人不如把这些钱投入在研发制造上,积累更好的用户口碑,让用户成为“代言人”,这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