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拥有一部自己的车,心情肯定是无比激动的,但在买车、用车的途中,总免不了有人会来忽悠你,忽悠半天的结果,无非就是想让你多掏腰包出点“血”。对于买车新手来说,更容易掉进这些误区!
误区
NO.1
买热销车一定不会错
对不了解的产品,很多人都会选择从众,这是典型的羊群心理。不知道买什么品牌、什么类型的车,往往就选择路上跑得多的来买。当然,多人买的产品自然有好的道理,但这样的话往往就错过了一些非热门但又很不错的选择,而且选择热门车还有个风险,加价,很多经销商利用畅销的理由,要拿现车?多给钱吧,不然等你个半年!你就甘心这样被坑么?
误区
NO.2
底盘越高越好
不少销售在给顾客推销时,往往会拿底盘说事。其实,如果通常在市区行驶,其实没必要要那么高的底盘,车辆重心提高不说,高速行驶时,安全性也会大大降低。
误区
NO.3
配置越多越好
销售们总会以配置高为噱头来吸引顾客买高配车型,但其实好多都是鸡肋装置。例如大灯清洗装置,触控式按键,大灯延时关闭等,几年才能用一次,何必呢...
误区
NO.4
车皮厚就会更安全
不少车主会觉得车皮厚的车辆更安全,但其实车皮薄厚只是会影响碰撞的损伤程度。但是对于保护乘客安全而言最重要的是钢架强度,跟车皮并无太大关系,所以还是优先考虑钢架的材质。
误区
NO.5
SUV比轿车更安全
SUV是近几年的火爆车型,越来越多的车主选车时指定要选家用SUV。空间大、高底盘,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安全感。但它在中高速行驶中因为重心高,所以反应没有轿车灵活,高速过弯反而会比较容易发生侧翻。
误区
NO.6
独立悬挂一定比非独立悬挂好
独立后悬挂是现在很多消费者购车时比较注重的一个环节,不可否认独立后悬在操控和舒适的平衡更好,而可控性可调性都更强。但其实,调校得同样优秀的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在日常情况下难以察觉区别的,而且独立后悬结构更复杂,往往侵占车内空间更多,维护也更麻烦,花费更高等。所以,独立后悬并不是一定就好,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非独立悬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
NO.7
各油/液添加越多越好
这个并不是多多益善,最好按照保养手册中所给出的标准数值来添加,例如机油过多会导致燃烧室积碳增加,发动机功率反而会降低,而在玻璃水、防冻液以及制动液的添加方面,适量即可。
误区
NO.8
买车就高不就低
现在的不同级别、不同品牌的车型经常都会有错位,比如说同样价格,买高配的A级车还是低配的B级车;买合资B级高配还是选个乞丐版的BBA。那后者来说,很多人倾向BBA,但这种价格也许买到的是配置更低、动力一般还会带来明显高一个档次的维护成本,为后期使用带了不小的负担。
误区
NO.9
合资车一定比国产车好
很多人买车都挑品牌,毕竟车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不仅是工具,也能体现面子。预算足够的话,追求合资品牌车型也无可厚非,毕竟在一些基本功能都齐全的情况下,合资车型具有技术成熟、可靠的优势,机械水准也更高。但如果预算不足呢?比如说10万以下,也要上合资吗?最不济的就是为了上合资而选一些淘汰款车型,最后还是苦了自己。
误区
NO.10
涡轮增压是神器
时下很多车型都带“T”,很多人把涡轮增压吹得神乎其神,但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只是两种不同的进气方式,带来的只是不同的使用体验,涡轮增压有爆发力,而且相同功率的话排量更小;而自然吸气则更平顺,易于驾驶。要提醒的是,一味地追求涡轮增压车型只会给后续实用带来更高的成本,因为涡轮增压发动机工况恶劣需要更好的机油,而涡轮本身是有使用寿命的,超过一定期限就必须更换。
本文来源易车自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作者内容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