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国外品牌以创始人名字命名我们觉得高大上,而中国品牌以创始人命名却难接受?”引来了雷军、何小鹏、周源等大佬的回答。
近日,在小鹏汽车“HEY XPENG”品牌焕新日上,这个问题再次被何小鹏搬到了台面,并给出了回答:换名字我们是不会换的。他还以福特、丰田、特斯拉等以姓氏命名的车企为例,认为名字和责任捆绑,以名字命名品牌是对小鹏汽车品牌认同和责任的表现。
何小鹏此番解释自然是赢得了不少的关注,有人挺,也有人槽。但我想说,都散了吧,其实这就是小鹏造话题,讲的故事罢了。不信你看大部分报道对此场发布会的关注点,都不在乎换标和其他战略,而是小鹏汽车这个着实很土的名字。
有网友说本来没觉得,你一说就觉得了。还有人说,福特、丰田、特斯拉用的都是姓,而小鹏是用的名,如果丰田不叫丰田叫”喜一郎”也挺土的,而小鹏汽车当初叫“HE汽车”也更高级。更有人指出,土的其实不是把名字作为品牌,土的是小鹏这个名字,谁叫那个年头咱的爸妈喜欢这个“鹏”字呢。
当然这些都有点玩笑的意味,不管怎么说,小鹏汽车最近是狠狠的火了一把,算是自爆成功,找到了流量密码。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小鹏这个品牌名到底如何,而是车市取名的一些逻辑和经验。
其实,除了海外经典的汽车品牌用人名取做品牌名,中国汽车品牌最早期取名主要用现成的寓意比较好的词语。比如吉利就是图吉利;而长城、则是直接把古迹长城的名字拿来用,给人大气磅礴的印象;长安则是将古都城名用作品牌名,寓意盛世和繁华。
而现在的理想、蔚来的取名则是在表达美好寓意的同时,开始玩上了谐音梗。再后来,随着用户的年轻化和营销的大尺度,尤其在车型的取名上,开始逐渐疯魔化。
比如几年长城接连公布了长城大狗、欧拉白猫、WEY摩卡等多款新车型名称。有人夸赞这是接地气,但有人认为这样的随意取名并不利于用户对于产品体系的概念形成以及品牌的长期拔高。
诚然,一个博眼球的名字在刚上市时自然能博取到流量和关注,但要知道,大部分用户看的不仅仅热闹,能赢得他们好感的命名往往既要有创意,又要有文化底蕴和品牌内涵。比如BMW三个字母的英译跟中国古代的“汗血宝马”相契合,能让人产生天然的好感。
比如比亚迪早期所形成的命名体系也是玩出了自己的创意和特色。王朝系列以秦、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国号来命名,这种独特中国风的命名方式,可以说是最早可以追溯的国潮起源了,在最初也颇受争议,但如今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最关键的是,在这套命名体系下,相比起WEY的摩卡、拿铁、玛奇朵傻傻分不清楚,大家对比亚迪几款车型有着极为形象的梳理和记忆。
总的说来,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博眼球可以,但得有点水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产品好了,管你叫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