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缺芯的话题就一直没有断过,打乱了很多企业的新车上市和交付计划。很多企业高管在谈及销量时,都会顺带一句“受到缺芯的影响……”。
然而,上周发生了有意思的一幕。
![请不要拿缺芯遮羞]()
高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在回应某媒体时称,关于高通骁龙8155芯片短缺的说法是误读,高通8155并不缺货。高通中国区董事长之前甚至表示:“去年年底到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都面临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但是高通的汽车芯片供应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目前高通没有影响任何一家车厂的制造计划。”
高通的这个言论让外界吃了一惊!不是都在喊缺芯吗,怎么到了高通这里就“没有影响任何一家车企的制造计划”?难道有人在“甩锅”高通?
真实情况如何,我相信高通也不会给外界列一个详细名单,证明自己的清白。不过,这个言论倒是提醒一些企业,不要再拿缺芯来遮羞了。
车市整体芯片供应紧张确实是一个事实,但是缺的是哪种芯片,缺口有多大,动态缺芯情况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是会因企业而已,上周一品汽车也专门进行了摸排,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能把所有问题,比如销量下滑、减配、涨价等都怪罪到“缺芯”身上了,这个值得思考。
企业缺芯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芯片企业产能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整车厂怎么努力,都无货可拿;另一种是整车厂需求突然增加,导致供应商没法满足。在这两种情况下,每家企业都有难念的经。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缺芯都属于外部因素,此时考验的是企业的自我调整和应对能力,特别是在面对消费者时,如何最大化化解缺芯带来的不利,灵活应变抢占市场就至关重要了。否则,只是试图在舆论上“化解”缺芯,对实际业务层面并不能带来实质改变。企业也切勿自我麻痹,认为有了“缺芯”的幌子,某些问题就可以遮掩过去了。有些问题,迟早是会暴露出来的。
![请不要拿缺芯遮羞]()
相反,我倒是认为,如果能正视缺芯问题,抓住产业变革机会,反倒是一次培育新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往小了说,缺芯可以暴露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方便企业借机补强。往大了说,缺芯其实给了汽车人一次集体反思,让大家知道了自己的“痛点”在哪里。一个上万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机器,被一张小小的芯片卡了脖子,这难道不是汽车人的不幸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涉足芯片领域,而且明年将迎来收获。在未来智能化赛道上,芯片的意义甚至不亚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待这场危机过后,那些在寒冬中历练出来的能力,将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只是被动等待,拿缺芯遮羞的企业,或许还会遭遇第二次、第三次这样那样的危机。
上周中汽协的月度会上释放的消息表明,目前缺芯开始出现缓解;乘联会也表态,三季度汽车芯片供给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一品汽车的调查显示,轩逸、哈弗H6这些“销冠”车型并非一车难求,奥迪A4L、奔驰C级优惠还在……缺芯的“遮羞布”一层一层揭开后,企业的真容又将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