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壹
前不久于月仙出车祸毙命,恰好她乘坐那辆车是带了全景天窗。有些人甚至因此人为,天窗害了于月仙。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关于“带天窗的车型是不是更不安全”的问题,其实已经老生常谈,但能够把其中的内容讲透讲细的仍然比较少,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重新深入梳理一遍。
![]()
关于外界质疑最多的一点:“天窗的玻璃材质不如传统的铁皮安全”,我们放到后面讲,先纠正一下外界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认知误区。综合层面上,影响车辆被动安全性的关键要素总共有三个:「汽车结构件」、「汽车加强件」以及「汽车覆盖件」。
什么是「汽车结构件」?简单理解就是“车体框架”,包括A/B/C柱、前后纵梁以及车顶横梁等。它相当于汽车的“骨骼”,是汽车安全的第一道保障。
![]()
「汽车加强件」则指的是对「汽车结构件」的一系列强化保护结构,包括前后防撞梁和翼子板内缘等,类似于人体骨骼周围的“肌肉组织”,它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外部碰撞力量进行缓冲吸能。
![]()
「汽车覆盖件」则是汽车表面的蒙皮,也就是相当于人体表层的“皮肤”,涵盖范围有机盖、前后杠、车门、翼子板等。
![]()
无论是发生碰撞亦或侧翻、翻滚事故,对车辆被动安全性起决定作用的都是这三个部分。所以说在被动安全性方面,一个“天窗”能够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当然,这里面也有颇具争议的一点:“带天窗的车型缺少车顶横梁的设计,那么是否意味着「汽车结构件」的作用因此而大打折扣呢?”
![]()
其实真的不会。一般来说,带天窗的车型会有相应的补强设计,即“加强环”。“加强环”指的是在车顶框架增设的一种钣金结构,其厚度通常为1.5mm。“加强环”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令带天窗车型的车顶强度与不带天窗的车型相同,甚至在某些机构的测试中,“加强环”所能提供的结构强度比单纯的“车顶横梁”更高。所以有没有天窗,「汽车结构件」的作用都不会有本质差别。
![]()
这里可以额外再讲一点,关于“车顶强度”国内早就颁布了相应的标准(《乘用车顶部强度》GB 26134-2010)。而在中保研的C-IASI过往评测中,带天幕或者天窗的车型也拿到了非常亮眼的成绩,比如理想ONE、Model 3等都获得了优秀评级,这也从侧面给天窗的安全性提供了佐证。
![]()
最后再谈一谈很多人提到的“天窗的玻璃材质不如传统的铁皮安全”。事实上,传统的铁皮车顶多数为厚度0.7mm的薄板,基本跟车门的厚度差不多,在抗压强度上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而天窗所采用的基本是“夹层玻璃”,夹层材料为「PVB膜」。「PVB膜」的特点是高粘性,就算是受到严重的外力撞击,由于「PVB膜」的关系两层玻璃也会牢牢贴合一起,并不会碎裂成渣。
![]()
当然,即便你非要钻牛角尖考虑一些极端情况,比如高空坠物或在事故中撞上尖锐物体等,那么是否带天窗同样也无关紧要。因为在碰到类似事故时,铁皮车顶也无法带来多好的保护效果,这并非空穴来风,网上相关的事例很多,大可去相应看一看。
![]()
所以,单纯地用“是否带天窗”来衡量车辆的安全性,真的完全不可取。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