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领域从来不缺充满想象力的人。
![富士康新车三箭齐发,是真造车还是瞄准为苹果代工?]()
“这部车对我来说是最有意义、最棒的生日礼物。”10月18日上午10时18分,2021鸿海科技日,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亲自开车登场。
当天,是郭台铭的生日。郭台铭说,电动车是全球潮流趋势,也是全世界体积最大、价格最昂贵、装上四个轮子的智能电子产品,富士康可以在电动车上扮演关键的角色。
对富士康来说,从为苹果代工,到与苹果一同加入到造车的赛道,又有怎样的不同?
七旬高龄的造车先锋
这一次,富士康首度发表三款自主开发的电动车款:Model C SUV、Model E轿车和Model T电动巴士。
Model C旨在打造“机械空间极小化,乘坐空间极大化”的特质,4.64米的车长却拥有2.86米的轴距,提供5+2座乘坐空间,0-100km/h加速度3.8秒,续航能力达700km;
Model E则定位为豪华旗舰轿车,0-100km/h加速2.8秒,性能堪比超跑,续航高达750km;
Model T是一款智能城市运输巴士,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
三款车涵盖了从轿车、SUV到商用车。
对擅长制造的富士康来说,造车,那简直不是个事儿。“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郭台铭如是说。
同样说过类似话的则是李书福,当年其扬言,“汽车只不过是沙发加四个轮子”。
![富士康新车三箭齐发,是真造车还是瞄准为苹果代工?]()
甚至就连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最近一次大会上都说,新能源汽车是“带轮子的家电”。
这一次,已经71岁高龄的郭台铭,亲自驾驶着Model C SUV出场。这么看来,郭台铭可以算上最高龄的造车先锋了吧?
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
不去造车,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科技公司。对富士康来说,转型更是迫在眉睫。
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商,代工模式已经到了极致,而且还面临立讯精密等企业的挑战。数据显示,富士康去年的销售额仅增长0.3%,净利润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萎缩。
![富士康新车三箭齐发,是真造车还是瞄准为苹果代工?]()
之所以选择造车,也是因为这个行业体量足够大,一辆车动辄二三十万元,营业额动辄以千亿计算,这是其他行业短期内难以企及的营收。
业内人士也认为,科技公司造车也是一种提升股价的办法,因为资本市场对造车的估值比较高。
事实也表明,无论是富士康还是小米,在宣布造车的那一刻,股价就蹭蹭蹭上涨。尽管股价到现在已经有所回落,但在今年这样的股市状况下,鸿海今年的累计涨幅依然超过15%。
与恒大“买买买”造车模式不同,富士康更多是聚焦在自己的制造优势。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2020年曾这样表示。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富士康希望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一次,裕隆集团也出现了在了现场。也就是说,车其实是富士康与裕隆合资成立的鸿华先进公司一起造的,毕竟汽车的行业和性能技术门槛并不低,没有传统车企的底子,造车的风险大大增加。
因此,作为台湾的车企独苗,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也终于从大陆吹到了台湾。作为在大陆没有蹚出成功之路的裕隆,拥抱变化或许是其为数不多的翻身机会了。
![富士康新车三箭齐发,是真造车还是瞄准为苹果代工?]()
争取苹果代工机会?
不难理解,富士康造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向苹果释放代工汽车的信号。
身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代工企业兼苹果最大的供应商,苹果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富士康的生存状况。
之前苹果已被曝出苹果汽车将在2025年左右推出。富士康能不急吗?
那么,苹果造车,是亲自造还是寻求代工?我们认为,现在更大的可能性还是会像造手机一样选择代工。
毕竟,苹果强在设计和供应链管理,而在新的造车领域,并不是苹果擅长的。因此,自苹果造车项目曝光后,各大汽车制造商都争相寻求与苹果的合作。此前,现代汽车就一度传闻要和苹果汽车联手造车。
不过,富士康造车,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其实,早在2005年,富士康收购台湾安泰电业,从涉足车用电子用品的制造开始,到投资拜腾、小鹏汽车等等,其在造车领域始终没有真正“入圈”。
毕竟,在一个以“软件定义造车”的时代,硬件做到极致,从硬件制造到软件研发,简直就是切换了一种思维。富士康宣布,计划集合集团内部1500名以上的软件应用人才,并在三年内再招募1000名以上软件研发工程师,打造EV软件应用生态系统,也正是看到了当前的问题所在。
富士康旗下超过20家上市公司,形成了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及战略机遇,但富士康的转型似乎慢了半拍。面对百度、华为、小米等新玩家,以及传统造车企业和新势力的全面竞争,这一次,大象转身,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