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
![]()
李书福表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
![]()
吉利这次”破圈“进军手机行业的行为,像极了之前各大知名手机厂商宣布造车计划的样子,比如苹果、小米这样的手机大厂。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造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能与特斯拉抗衡的新能源汽车。今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造车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坚定表示,将造车当成自己最后一次重大创业,赌上一生荣誉,小米集团计划,3年内推出第一辆汽车,第一年卖出10万辆。无论是手机界的大佬苹果公司,还是以手机界以极致性价比出名的小米公司,最近几年的“浪潮”是从互联网、从手机,跨界转行造“汽车”。伴随李书福开始做手机,意味着两个产业间不再是单向度的流入,而是你来我往。
但是,跨界造手机的大佬,不止李书福一个。耳熟能详的格力电器、TCL、海信、海尔等家电企业均发布过自己品牌的手机,但都未取得较好表现。以格力手机为例,至今,格力进入手机行业已有6年,算上最近曝光的新机型,格力共有6款手机产品,都反响平平。来自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vivo(含iQOO)市场份额达24%,排名第一;OPPO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20%;小米、荣耀及苹果分列第三、第四、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5%、13%和12%。其中就根本没有跨界企业造的手机的影子,可以看出,能做好汽车并不代表能做好手机,这些跨界而来的巨头就是最好的例子,经过多年的深耕均未获得很好成绩。既然这样,吉利为什么还要进入手机行业,李书福释放的信息是,吉利不仅仅是布局手机,更是布局未来科技生态圈,下一盘跨界融合、做强生态圈、打造护城河的大棋。
![]()
近年来,吉利控股集团加大前瞻科技领域投入,加快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均是吉利科技转型的重要助推器。吉利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汽车的属性也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开始向移动的智能终端转变,用户对汽车的智能网联需求更加强烈。同时,汽车和手机均为消费者智能生活的终端和入口,它们的交集正在不断叠加,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
那么,即便是如吉利所说的那样,造手机是能够推动吉利科技转型,布局未来科技生态圈的大旗,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算吉利能轻松造出手机也不代表就能把手机卖得好,手机行业一直被视为电子消费行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尤其是高端市场,更是一个对品牌以及产品力要求极为苛刻的市场。此时吉利的入局是否只是一时兴起?供应链以及产品的能力是否已经准备完善,这些问题依然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