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9月督察组在内蒙古自治区暗访发现,一些道路上会有交警设立临时检查点,只要途径的货车都全部拦停,并且以不存在的理由进行罚款处罚。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系着安全的司机被罚“未系安全带”,司机:习惯了
“就说出示下驾驶证、行驶证,我把驾驶证、行驶证递给他,他就打出一张罚款单,这都习惯了。”一个被罚司机向着暗访镜头说出自己的经历。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而暗访中像这位司机的经历不在少数,几乎所有路过该路段的卡车司机都会被拦下并以“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理由实施处罚。而现场的司机大多都系着安全带,或者并没有罚单上列举的违法行为。并且交警不会给予任何处罚的理由以及反馈说明,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照不宣,司机也是习以为常。
内蒙古公安部设立最低查处违章要求,基层交警只能“冲业绩”
事出也必有因。随后督察组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安部针对各盟市公安局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通报,对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次数做出最低数量要求,最终导致各基层部门的交警为了完成罚款次数的要求在公路设立临时检查点,对过往司机采取“一刀切”的罚款。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对于货车司机这些营运车辆来说,驾照得分比罚款更重要,所以在完成指标时,当地交警只会以“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未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等不扣分、只罚款违法事件作出处罚。一般罚款100元,驾驶员司机也敢怒不敢言,就当是破财消灾。
事后根据最新报道,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已要求涉事地区公安局对分管交通管理的副局长、交警大队长、相关派出所所长和民警辅警停止执行职务;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也要求交管支队分管副支队长、涉事交警大队长及相关民警辅警停止执行职务。上述三地派驻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将依据调查结果,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打击创收式罚款
类似的冲业绩,创收式罚款并非个例。去年央视就报道过河北的限高杆问题。当时,仅河北石家庄三环以内就建有限高杆200多处。部分乡镇不到500米的距离内,连续有5个限高杆,限高只有2.8米。不仅仅是货车,就连消防车都难以通过。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限高杆不但限制了物流卡车的正常行驶,也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周转。原本1.5公里的路程,现在得绕行10公里。而且绕某些路段,还得交钱才能过去。而暗访中发现,部分地区建立严格的货车限行政策、建立限高门,其实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治理空气环境。而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把污染较为严重的大型货车排除在城镇之外。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与河北山东的限高杆一样,曾经在沈海高速3374公里就有一位全国最为敬业的“电子警察”,因为这里曾经创造了一年拍下125292起的违章、37万的扣分、2500万的罚款的全国记录。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
如此“高效”的办事效率原因就在于3374公里处的电白服务区前,有一条长达1.5公里长的实线,如果想要进入服务区的车主必须提前1.5公里就向最右侧道路变线,所以大部分车主都只能跨过实线变道。如此以来,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摄像头,创造了“全国记录”。不过好在现在当地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扩建了服务区,而且也将外部的电子抓拍设备给停用。
都说在国内开卡车跑物流很辛苦,这次内蒙古的暗访可见一斑。
![央视曝光内蒙古交警见车就拦,为完成指标随意罚款,司机: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