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更喜欢轿车,欧洲人更喜欢wagon。
我曾一直疑惑,这种根深蒂固的喜好,到底来源于哪里?
直到我去查wagon的英文释义,才好像明白点什么了。除了我一直以为的「旅行车」,它的原本含义,是「四轮马车」的意思。也就是说,「wagon」一直都在,只不过从过去真马力,换成了现在的机械马力。
归根结底,人们喜欢的,都是历史在脑海中刻下的显贵定义:中国古代达贵,乘坐轿子出行官邸。欧洲古代伯爵,用的则是豪华马车。
所以,无论是轿车还是旅行车,它们各有特点,但无所谓好坏。存在或不存在,流行或不流行,取决于某一地人们的认知,而并非产品的优劣。
也正因为普遍认为,改变人们认知的艰难,欧洲汽车品牌旗下的wagon车型被引入中国,几乎都只能说是「搂草打兔子」:虽然都说中国人喜欢轿车,但中国有14亿人口,有3亿中产,非轿车的SUV还那么火,即便wagon份额再小,也有点希望吧?引进来试试,反正就只是花点营销费用。
![]()
但,并非所有车企,都只是想拿wagon来打个酱油,比如这几天我试驾的沃尔沃V90CC。
严格意义上讲,V90CC,并非是一款标准的旅行车。
![]()
我们所知道的标准旅行车,有轿车的低底盘来保证舒适性,另外还有较大的后备厢空间。之所以说V90CC并非是标准旅行车,原因在于「CC」这两个字母上。它是Cross Country的缩写,这标志着它具有更高的通过性。
![]()
沃尔沃V90CC的最小离地间隙,达到了210毫米,这比很多城市SUV的离地间隙还要高。它还使用了比S90更短的轴距,进一步提高它的通过性能。
中国人喜欢SUV,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SUV具有相对较强的通过性。中国之大,路况也很复杂,高通过性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感。而对标准旅行车进行改造,让V90CC拥有更强的通过性,这其实是将SUV的特性,嫁接到了旅行车身上,让它更加贴近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
不过,通过抬高底盘来提升通过性,也是有代价的。更高的离地间隙,意味着更高的重心。更高的重心,意味着过弯时的侧倾、加速或紧急制动时的抬头和点头,会比轿车更明显。而这与旅行车想要的舒适性是相违背的。
![]()
咋办呢?沃尔沃通过底盘的设计,最大化的避免了这一矛盾点。它的后悬架采用了空气弹簧,能够更灵活、快速的调节刚度,从而提升动态中的舒适性。从实际驾驶体验来看,沃尔沃的工程师们挺厉害,我开起来,没有觉得是在开一款高底盘的旅行车。
以上,就是我认为,V90CC并非只是来中国市场打酱油的原因——它不是把欧洲人喜欢的wagon引入到国内,而是在造更适合中国的wagon。
除了对底盘的改造,V90CC就是一款标准的豪华旅行车了,因此它也具有标准旅行车的种种优势。
![]()
它拥有超大的车内空间与后备厢空间,不论是乘坐者还是他们的行李,都能够舒适安放。V90CC的车长接近5米,尽管比S90要略短,但由于它的车体结构优势,因此无论是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还是后备厢的空间,都要更大一些。
V90CC还有更低的车身高度。高度越低,意味着更小的迎风面积和更低的车重,这进一步意味着它用拥有比SUV更低的油耗。
![]()
它同样还拥有非常迷人的车身线条,轿车侧面给人以平衡与稳重感,而wagon的侧面后部,则更像是拥有迷人翘臀的姑娘。
![]()
![]()
![]()
![]()
![]()
![]()
它的内饰,还是一如既往的豪华。打孔真皮座椅、宝华韦健的高级音响、实木装饰条、水晶质感的调节滚轮等等,坐在车内驾驶它,和谐与愉悦感并存。我必须要说的是,幸好V90CC只有两个车款,从而保证了它没有低配车型,来拉低整车的档次感。
![]()
![]()
当然,它也有沃尔沃引以为傲的L2+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极高的安全性。
![]()
行文至此,我想可以就我对V90CC的认识,做个简单总结了:它是一款拥有SUV特性、兼有旅行车所有优势的新型豪华旅行车。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认知在不断变化,核心需求自然也会不断变化。正如「中国人更喜欢轿车,欧洲人更喜欢wagon」这一点,现阶段,其实在SUV这一车体种类上,达成了共识。
那从发展的角度看,具有SUV特性的V90CC,或者说嫁接了SUV特性的新型旅行车,是否代表着未来?
![]()
我觉得有可能。
SUV市场的快速扩张,与过去几年低廉的油价,是分不开的。而随着国内油价的不断攀升,如何省油,自然会成为热门的议题。在此情况下,新型旅行车显然就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
再进一步想,电动车时代,SUV车体更大的迎风面积,拉低了高速时的续航能力。同电池容量的情况下,轿车体的电动车,续航一定比SUV更高。
![]()
而对V90CC这样的新型旅行车而言,如果它具有SUV的高通过性和装载能力,还具有电动轿车的长续航能力,那显然,它更吻合未来时代的步伐。
或许,下一个我们追捧的车型,就是V90 CC EV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