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形成强大国内市场”,1月29日,临近中国传统春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委联合出台方案,为2019年消费定调。
具体到车市的利好政策——“汽车下乡”再次引发关注。
▼
发改委等10部委出台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要”。其中,第三条“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农村居民报废三轮汽车,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这也被很多人理解为“汽车下乡”政策重启。
![]()
2009年,国家首次提出“汽车下乡”,对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当年,汽车下乡促成了汽车销量46.15%的暴涨,特别是微面,成为市场最大赢家。
虽然也有人质疑,此市场非彼市场,即便农村,汽车保有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毋庸置疑的是,农村乘用车的消费与占比,要远远低于城市水平,所以,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加之农村汽车消费的升级的大趋势、公共交通的缺乏、没有停车、限牌等条件制约,种种因素汇聚到一起,“汽车下乡”政策重启对车市带来的机遇不言而喻。
▼
刺激消费政策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还有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2019年的“汽车下乡”与2009年相比,显然是“温和进补”。
2009年,国家明确的给予了购车补贴标准。而在此次提出的实施方案中,并未给出实施细则,同时也强调“有条件的地方”,这或者可以理解为国家定调,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及财政宽泛程度因地制宜。所以,在实施细则未出台前,对于市场的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
![]()
而对于车企而言,未雨绸缪,等待实质性红利降临,或许能更好的抓住机遇。实际上,自主品牌SUV的第一波红利,农村消费市场是有着不小贡献的。农村对于汽车的消费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一是受制于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道理建设的限制,对于车辆走烂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二是考虑到养车成本,燃油经济性、保养的便利度都将制约其在农村市场的销量。再者,车辆空间也是农村汽车消费的主要衡量指标。
所以,如何针对性的拿出适合农村消费现状的产品,为后续的质量及服务提供保障至关重要。
再退一步说,即便没有汽车下乡政策的重启,农村市场也依然有更多潜力可挖。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温和”刺激,实际并非坏事。巨大的诱惑往往也伴随着非理性,农村消费市场适度激发而非超前消费,对于车市、对于农村购车者而言,都是更负责任的。
![]()
2018年,汽车市场迎来的首次下跌拐点,救市的任务一定不是也不应该是农村市场,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中国车市的高速发展,一直让很多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只顾着抬头赶路,从未有时间低头思考,其结果是一批技术不扎实车型在日益理性的市场面前,现出了原形,而这种“优胜劣汰”与“技术磨砺”,对于目前中国车市的发展,都是良性的。
所以,在新一轮的汽车下乡中,消费者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劣质品牌及车型包装重启,在政策的帮助下再度复活。
而对于车企,思考如何提升自身抵抗能力,将市场的缓冲期转化为质量的反思期,避免出现政策退潮后裸泳的尴尬,则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