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acky,今天很多人正式上班了,我们的公众号更新也会从今天之后回到正轨,但在那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春节四部电影的观影感受,毕竟实在要说,我们的号算是汽车视频号,除了汽车,还有一半视频。
虽然四部电影我有自己的偏好,但无可否认,2019年的春节档是豪华而震撼的,一般来说大家对贺岁片都不会有太高期望,或者只有一部比较好,但这次却四部都有值回票价的感觉,当然要看这片是否对得上你的情怀。
下面基本不涉及剧透,没看的朋友也可以放心阅读
爱国情怀:流浪地球
说一个小插曲,在流浪地球上映的几天里,我有一个朋友在豆瓣给它打了低分,下面的评论区就开始有人带节奏了,只要你说流浪地球不好,或者对它稍有质疑,你就是错的,会有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来攻击你。之前还听说有人给流浪地球打了1星后被骚扰到最后硬生生的给改成了5星,这个事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朋友的经历却是千真万确。
这个情况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比亚迪唐。
的确,它是创造了自主品牌的奇迹,中国量产车第一次把0-100加速成绩带进5秒内,但作为一台家用车,它的舒适性、它的底盘调教、它的平顺性、它的外观内饰设计、它的油耗,我觉得和大部分进口甚至合资车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的确,我们应该为自主品牌造出了4.9秒的车感动,但却更应该正视它的缺点,加以改进。要知道就算只拼加速,跑在你前面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而且你要知道这是你的拼尽全力,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只是稍稍用力。
如果一台车单是跑的快你就把它称之为好车的话,那我是绝对不会认同的。
电影同理。
流浪地球的演员、编剧、摄影、美术都可谓相当一般。
单从流浪地球的电影来说,其实片中没有真正的主角,主要的角色可以分为:少年、联合政府中校、平民百姓、拯救队,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群体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和表现,他们唯一的共性是:都是中国人。从影片叙事的角度来看,导演刻意要用旁观者的身份去叙事,所以我们不会感到有一个强大到可以打爆全宇宙的大男主,每个角色都承担着推进故事的作用。
影片失败之处在于人物关系结构松散,很想构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但角色都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几句非常单薄的台词和糟糕的录音,让我有一种抽离感,所以每当有角色逝去之际,看着的最大感觉就是:哦。
当然除了编剧外,演员也要为这个问题担上主要责任,回想全片,没有任何一个人演活了角色,说句不好听,看着他们遇上危难,很难有一种为他们难过,想哭的感觉。
再说美术,我认为是及格的,把我想象中的一切都呈现出来了,但并不高分的原因是没有创造出一些以往科幻电影没有的新经典,也没有把超越我脑海想象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简单来说就是没有Blow my mind。至于摄影,我们能看到很多史诗式长镜头,的确很好的把场景和设定展现出来了,但很多却感觉就像是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做CG,不多给一些镜头很亏的感觉,所以节奏的把控做得并不好,而且也更多地把CG的缺点呈现出来了。
很多人说,看这片,就应该看特效,流浪地球的特效达到了好莱坞的水平。不好意思,内部特效团队的人士也和我坦言,这影片的特效渲染精度和好莱坞还有很大差距,虽然这一次有韩国特效团队助阵,但和美国团队其实还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2019年,这个特效水平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中国领先。
糟糕的演员,一般的剧本,平庸的摄影和美术,加上不错的特效,这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吗?绝对算不上,它充其量就是比亚迪唐,还要是第一代。
那在我心目中8分以上的科幻片应该是哪些?
大都会、异形、终结者2、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星际穿越……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可以为人类带来新的思考,或者把从未看过的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对于改编作品,最好能在吻合大多数人的想象的同时,能出现比幻想更鲜活的景象。
总结其实就八个字:情理之内、意料之外。
电影技术固然是科幻作品强而有力的辅助,因为有了更好的视觉效果,编剧受到的限制就越少。但也正因为人脑的想象几乎没有边界,视觉效果只能不断跟进,也就促进了电影拍摄技术的革新。电影工业不应拘泥于制作技法,像星球大战、异形、阿凡达,这全都是电影拍摄的全新尝试,资金多有多的拍法,少有少的拍法,这才是对待科幻片正确的态度。
流浪地球,情理之内,意料之内,感觉是和世界大战那个水平的电影。
如此说来,流浪地球不及格吗?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欢呼雀跃,把2019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及格,已经太不容易了。
回想看过的华语科幻片,我总会想起噩梦般的机器侠和卫斯理蓝血人,毫不忌讳的说,那就是真正的垃圾。流浪地球值得我们欢呼的地方,是因为中国电影业从来不擅长拍科幻片,每一次开机,都是一个艰难的尝试,就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起码这一次,没有被老虎吞噬。很多人觉得,活着,已经不容易了。
这的确值得欣喜,因为我们把木桶的其中一块板给补起来了,但在欢喜之余,不要让流浪地球变成宇宙战狼,我认为更应该正视其他的短板,不然这永远是一个漏水的桶。
非要我说流浪地球是好片我是不会承认的,6分的电影,剩下的都是加上的情怀分,但我看来是应该加分的,为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中国科幻片留下美好的愿景。在写这篇文章前我特意看了一下原著小说,这可能才是我心目中没有短板的流浪地球吧。
没看流浪地球的朋友我觉得应该买一张电影票去支持一下,因为看一场电影不像买一台车这么重的负担,光是这种民族情怀,我觉得都值得去看一场IMAX。
星爷情怀:喜剧之王
说起周星驰,相信很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只是周星驰众多影迷中的其中一个。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妈妈认识他母亲,他是一位真正为电影奉献一切的人。
从小我就喜欢周星驰,他每一部电影我都看过。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录影带租赁店,经常会去周星驰专区看看有没有什么我没看过的作品,当然因为人人都爱看周星驰,所以他的作品区域经常都是空空如也,有时候没办法就把看过的翻看再翻看。每周我会打开电视周刊,看看一周的节目排表有没有周星驰的电影,如果有那是必须看,而且还得用录影带录下来再翻看。
如果说什么电影最有魔力,那应该是周星驰的电影,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介意再看一遍。
进入了90年代,周星驰的每一部作品我应该都是在电影院看的,所以我并没有欠星爷电影票。当时周星驰可以说是票房的保证,只要是他主演的电影,那必须是票房冠军,直至西游记(大话西游)上画。
西游记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周星驰的认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笑不出来。所有人都是抱着一种看无厘头式搞笑而买票进电影院的,但散场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抱怨:都不知道在说啥。
这应该是星爷大红大紫后第一次让人失望,就算一些很普通的作品,比如新精武门等,可能也没偏离大家的预期,但西游记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西游记成为了周星驰的票房毒药,我也曾一度认为这应该是最差的周星驰电影,因为观众从来没有期待在周星驰电影里获得任何思想,但其实思想和对电影的执着,正是周星驰远远抛离张卫健的原因。
喜剧之王,99年上映的时候我小学还没毕业,根本没看懂其中的内涵,只是肤浅的觉得它并没有九品芝麻官或唐伯虎点秋香般好笑。
但在成年后,这却是我回味得最多的周星驰电影。
和很多星爷的喜剧电影不同,喜剧之王其实是以喜剧的形式笑对残酷的人生。
一个茄咧菲靠努力能成为巨星吗?有可能,那就是周星驰,但这除了努力外,天才和机遇好像来得更重要。所以喜剧之王更多是告诉人,命运不是人能改变的,但如果你很努力很执着,可能会对之产生一点点影响。尹天仇演的其实就是一个有着阿Q精神而不屈不挠的孔乙己,经过了多年挣扎,最后依然默默无名。
不是人人努力都能成为明星,大部分人的努力的结果就是从原来完全没有台词,变成了三句:“哦”、“嗯”、“你还是走吧”,当然这比起死尸已经很不错了。但尹天仇透过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了身边的舞女和小混混,这对于小人物来说已经是个很美好的结局。
喜剧之王就是一个励志并真实的故事,这也是周星驰掏出真心拍电影的一次,可以说是职业生涯新的高峰。
新喜剧之王,其实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影迷都会害怕,担心周星驰再一次砸掉自己的招牌,因为喜剧之王已经完美到不可能被超越的程度,无论怎么拍,都不可能将之超越。
但看完电影后,其实我明白了,这并不是一部新作品,而是老作品的全新演绎,它不是续作,而是翻拍。
买票的时候我买的是国语版,但不知道怎么进了电影院后配音居然成了粤语。本来我还担心不是演员的原音会不会很糟糕,但后来发现粤语版更有惊喜,我也推荐广东地区或喜欢老喜剧之王的朋友看粤语版。
这一次,尹天仇变成了女性,场景也从香港东区变成了内地,但讲述的都是一个对电影有着无尽执着的小人物的故事。
要说它好的地方,就是把场景和时代甚至性别的变化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反感,也没有生硬的感觉;不好的地方是人物乏力,无论是女主如梦、马可、查理、还是有钱的胖子和导演,都没有给人一种入木三分的感觉。没看旧片吧,会觉得新片的角色单薄;看过旧片吧,会觉得新片的角色更单薄。老喜剧之王全片就有一种戏剧的感觉,每个角色都是夸张而你觉得又是真实在你身边存在的。而新喜剧之王你发觉有些人在演电影,有些人在演网大,有些人在演话剧,有些却像综艺串场。
影片前半有不少致敬老喜剧之王的桥段,如果没有很熟旧片的话可能会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对于老喜剧之王的影迷来说,我觉得并不反感,而其中不少桥段我也放声笑出来。但到了煽情的部分,感觉就有点粤语所说:“画公仔画出肠”的感觉,就是有点过分刻意了。所幸的是这次尹天仇变成了如梦,看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女生放声痛哭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更容易产生怜悯之心。
要说影片我最喜欢的地方,应该是结局,女主角凭着大量的努力和少许的运气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奖项,虽然这结局在单从电影的层面不算是很出彩,但和喜剧之王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结局。
大团圆结局了。
喜剧之王是戏如人生、新喜剧之王是人生如戏。
周星驰老了,变得没那么执着了。有时候太有执着,太过于真实,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满意。喜剧之王20年过去了,给尹天仇一个好结局吧,他累了。
周星驰,无疑是喜剧之王,他对电影的执着和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但正如如梦和尹天仇的结局不同,时代不同了,20年前行得通,不一定20年后也行得通。
相比剧情,新喜剧之王最让人伤感的是片尾的彩蛋,星爷从一个茄咧菲走到现在,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讲真,这有点像一部告别作品。
新喜剧之王不算是一部差的电影,正是因为老喜剧之王太好,我觉得我们应该宽容一点。
如果你真心喜欢周星驰,你会喜欢这部作品的。
赛车情怀:飞驰人生
相比其他三部作品,这应该是我朋友圈里好评度最高的一部电影,几乎零差评。
可能和我身边玩车的朋友多有关。
如果你喜欢汽车,那一定会喜欢飞驰人生。
回忆起上一部好的华语汽车电影,差不多就要数头文字D了,虽然它不是一部写实的作品,但它把帅气的JDM跑车和车手呈现在青少年面前,有不少人甚至是看了电影,才去回追动画的。
14年转眼过去,看头文字D的我们长大了,甚至不少成为了父亲,但对汽车的热情却一直未变。
一般来说汽车影视作品可以分成两派,虚幻派和真实派。
幻想派像武侠小说,每个角色都是独当一面的杀人武器,里面的斗争难分难解,存在一个让人向往的江湖;真实派很多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在既定的剧情和已知的结果里发挥,要拍出彩很看导演的功力。
飞驰人生呢,应该算是最真实的幻想派。
张弛的人生顾名思义是虚构的,但里面的赛车世界却无比真实,除了因为里面不少角色都是基于真实人物的原型,更是因为全片都表现着对赛车透彻的理解。
在这里不会有无名小辈开着破车逆袭的故事,你开破车注定要输。
但如果你开100多万的车,那可能可以和别人几百万的车一战。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韩寒同时作为车手和导演的身份点赞,也只有对赛车理解如此之深的人才能把赛车拍得如此深刻。
成就一个赛车冠军的条件:天分、技术、努力、经验、胆量、车队、运气。
飞驰人生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把赛车透过大家都愿意接受的情节带给普通观众,让更多人更理解赛车,更喜欢赛车。
感觉韩寒之前拍的两部电影都是为了飞驰人生在铺路,必须要等自己成熟之时,才能执导自己最热爱的题材。别的导演要用很长时间去努力学习自己拍摄的题材,而韩寒自己就是题材本身。
不过很多时候,如果自己陷入题材太深,会无法自拔,离普通观众越来越远。飞驰人生难得之处是韩寒除了车手和导演外,还有一个作家的身份,所以它有一个和普通人链接的桥梁:一位将近中年的爸爸。
这一次我们看到的车手,不是传统的大男主式演员,而是沈腾,一个喜剧演员。所以这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高富帅的万人迷车手,而是一个更接地气,和大家更接近的角色。
这部片不只能吸引车迷,更能让不少80后为之动容。除了里面慢慢的90年代细节外,更多是唤醒了不少咸鱼对于梦想的反思。
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试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没做到的后悔、正在做的努力、已经做到的回味,这就是所谓的共鸣。
这是一部运动电影,有点像属于我们中国的低配洛奇。
当然,如果你又不是80后,又不太喜欢车,又不太喜欢韩寒,那你可能不会太喜欢飞驰人生,因为作为一套电影它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对节奏的把握,对汽车镜头处理等,还不太完善,看它更像是一部视觉小说,有一些位置你想跳着快过,有些地方你却更想反复回味,甚至把句子抄下作为语录。
飞驰人生,老爸张驰驰骋赛场一生,可能也就是为了放飞儿子张飞的梦想。人生到底为了什么?这可以有无数种答案,但为了梦想而活着的人生定是潇洒的。这也是我特别喜欢飞驰人生结局的原因,人的肉体有限,唯独精神不死。
Hero Never Dies。
韩寒过气了吗?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才是真的过时了。
电影情怀:疯狂的外星人
四部片里面,最不卖弄情怀的,可以说是疯狂的外星人,毫不掩饰地说,我最喜欢的也是疯狂的外星人。
很多人认识宁浩是因为疯狂的石头,也是他模仿盖里奇两杆大烟枪的多线叙事方式让他一下大红大紫。
有人会说这是山寨,但我自己看来叙事手法没有山不山寨之分,只有是否首创之说。这就好像书法的字体,虽然这字体不一定是我自己首创,但如果我把它写到了极致,这也不妨碍我成为一名书法家吧?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中国版的两杆大烟枪,那么疯狂的外星人就是疯狂版的疯狂的石头。
里面的元素如此之复杂:没落的国粹、卖酒的骗子、坠入地球的外星人、国际谍战,呈现出来的一切却是井井有条,有板有眼。
连一位不是特别爽宁浩的圈内导演友人都对疯狂的外星人前半段赞口不绝,堪称完美。
疯狂的外星人里玩了不少电影的梗,其中有凌凌漆、2001太空漫游、ET等,其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把中国的元素糅合到好莱坞的情节里。当我看到2001太空漫游的主题曲用中国传统乐器演绎、孙悟空和外星人的联系、以及ET骑自行舞龙的片段时,我简直想站起来拍手。
这太疯狂了!疯狂得要拿外星人泡酒!
可能会有人在纠结这部片要表达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很像一个好玩的试验。为什么科幻片一定要高大上,难道只有最顶层的人物才能碰上拯救世界的机会吗?这些不会发生在市井之徒身上吗?
屌丝拯救世界的故事结构近期比较成功的算是Simon Pegg 和 Nick Frost合作的系列,从最初的Hot Fuzz热血警探、僵尸肖恩,到后期的外星人保罗和世界末日,我们都能看到各种的疯狂。但看着国外的面孔,听着英国的幽默,总觉得少了点意思,而疯狂的外星人正好把这种遗憾给补上了。有什么比一个在世界之窗打工说方言耍猴的黄渤更有意思呢?
如果说影片中唯一可惜的是沈腾和黄渤搭戏还是少了点意思。黄渤演绎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沈腾怎么看都是一个喜剧里的角色,可能这就是两个人演技的差距,我想象中如果能把沈腾换成周润发,那我绝对会马上二刷!
还有可惜的就是影片后半段结束得有点仓促,而且叙事也开始有一点hold不住,稍微有点虎头蛇尾之势。但总结来说自以为是被人耍,猴耍人、中国人耍美国人、小市民耍间谍、地球人耍外星人的滑稽还是让人看得非常爽。
可能是因为喜欢电影,知道疯狂的外星人拍摄的难度,才会对之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因为电影最难得的地方不是用钱砸出来的,而是用脑创造出来,敢想敢做出来的。
而且疯狂的外星人我是全家上下去看的,加上全场所有观众都笑开了花。这是一部很成功的贺岁喜剧,它是一部不论年龄、背景、喜好都能笑出来的电影,光是这一点我觉得已经很有意思了。
如果你觉得疯狂的外星人很难以接受,可能是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或者是你不够疯狂吧。
这个春节就这样结束了,后边我们的更新也会步入正轨,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影感受,因为我们除了喜欢车,也是一个真正热爱影视的团队,我们也在不断努力的学习,希望能做出能让大家满意的视频。
影评和车评一样的,都是要更客观的去评分,但却可以在言语间赋予更多个人色彩;不同的是,电影票也就几十块、2小时的事,转眼即过,而车评一个不小心可能让人和一台车相处几年的时间,所以写影评其实更多是对自己负责,写车评,可能更要为别人负责。
不久前看了一部电影叫摄影机不要停,在这里衷心向大家推荐,拍摄视频不应该有任何借口,总是有办法的,如果不够好,那只是因为你还不够NB。
加油2019,你准备好追逐自己的梦想了吗?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