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是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大叔所说的一句经典台词,对此我也只能说:“艺术确实是来源于生活”。
![]()
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造车新势力历经多轮洗牌,早已不再是拼谁钱多(当然融资依然重要),而是对优秀汽车人才的捍卫与争夺。随着小米、百度、360等众多行业巨头跨界造车,汽车制造业的热度空前高涨,随之而来的便是新一轮的“抢人大战”。
![]()
可以看到在小米3月底宣布造车以后,在其官网的招聘页面上,出现了大量关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招聘信息,包括数据平台、高精地图、算法优化等20多个岗位。而有意思的是,这些岗位招聘信息的前面,都有着极为醒目的“急”字样。对于小米和雷军而言,他们并不缺钱造车,但就是缺人才。
![]()
无独有偶,360在宣布同哪吒汽车合作加入互联网造车大军后,也同样加入了汽车人才的争夺大战,CEO周鸿祎甚至亲自在其个人社交账户上发布招聘信息,大致意思为:360造车团队的招聘方式除了内推,也欢迎外部精英自荐、推荐,薪酬待遇方面尽管提。
![]()
本以为只有小米、360这样的造车门外汉才急需汽车人才,可谁能想到出身于百度与吉利的集度汽车也在大量招募人才。根据集度CEO夏一平的说法,他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招人,周末每天经常要花12小时来面试,可即便这样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根据集度汽车的计划,团队规模要在明年年底前扩充至2500-3000人,但时间截止至6月1号,集度汽车团队才仅有不到200名员工。
![]()
的确,作为汽车领域的后来者,造车新势力除了拥有充裕的资金和造车计划外几乎啥都没有,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量产和上市销售工作,除了在互联网、IT行业大量挖掘人才,从传统车企那挖人,无疑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来自传统车企的员工普遍有着老到的生产制造经验,他们非常了解一款车甚至是多款车从无到有的完整经历,更是熟知传统车企稳定可靠的标准生产流程,他们的加入无疑能够推动造车新势力走向成熟。
![]()
不过要说新一轮抢人大战中最稀缺的,仍是传统车企里的高层管理者,因为从事汽车行业多年的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汽车知识,其搭建的人脉与关系网络,更是能够帮助造车新势力迅速组建起全新、成熟的团队。
因此在近期的造车新势力人才争夺中,可以频频看到传统车企高管的身影,前奇瑞捷豹路虎执行副总裁陈雪峰跳槽至法拉第未来(FF)担任中国区CEO;原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李峰加盟华人运通,出任高合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董事长。诸如此类的例子仍在汽车圈发生。
![]()
既然造车新势力如此下血本地抢人,那么传统车企是如何回击的呢?
5月26日,长城汽车发布《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意在构建创新的长期激励机制,将有效推动员工由“打工人”向“合伙人”转变,从而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据悉本次股权激励方案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足以看出长城汽车在“人才保卫”一事上费的心思。
![]()
而除了长城汽车,倍感人才压力的吉利也在7月3日推出了《共同富裕计划行动纲领》,承诺会进一步完善全员收入增长计划、全员家庭健康保险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可见,吉利为了留下汽车人才也是拼了。
![]()
差点忘了今年汽车行业热度最高的华为,虽然它数次声明不造车,但这并不代表华为不抢人。而势要帮助车企卖车的华为,则是将人才招聘的重点集中在了汽车销售岗位。因为华为自家的旗舰店、高端体验店超过5000家(还没算上零售和服务网点),若是全面铺开汽车销售业务,有多缺人相信大家也都能明白,总不能一直让手机销售客串卖车吧?
![]()
写在最后
上半年不断有新玩家入局汽车行业,加剧新一轮的洗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人才的争夺或许会是下半年的行业主旋律。
所以众位造车新势力,不如先将手中的造车PPT放一边,等抢到人了再造车也不迟嘛。至于传统车企这边,则需要好好想想如何留住培养多年的人才,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