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几乎是打车必备的全民软件,滴滴无疑是掌握各种信息的集大成者和存储中枢,小到网约司机的经济收入、车牌车况,再到乘客的电话、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大到错综复杂的红灯绿灯、行驶路线等,都是滴滴的盘中餐、碗中肉。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再次释放重磅消息: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就在2天前,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
通知如下: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
滴滴火速回应表示,“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还表示,“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我们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
总的来看,对于一家赚钱至上的商业公司而言,“公司行为”和“国家底线”这个尺度如何拿捏才算过关?当下的滴滴,也不要再将精力聚焦在何人造谣、如何维权的鸡毛蒜皮上了,全面自查,查漏补缺,向外提供一个铜墙铁壁的滴滴,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