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525字丨建议阅读时间5 分钟
汽车工业一百多年历史长河中,造就了很多经典之作和失败之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汽车也是不断进化着。然而不知是命运安排还是机缘巧合,世界上就有那么几款SUV能够做到十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任凭世界风云变幻,它们始终坐怀不乱。文章就列举5款坚决不大换代的长寿车型,当然除了这些车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符合标准的车型,大家也不妨贡献自己的知识,来给我们提供补充。
◆铃木Jimny吉姆尼
这辆车很多中国车迷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最便宜的进口车之一,以及少有的在国内畅销的进口铃木。
如果我们不考虑它那局促的空间和略显过时的设计,吉姆尼恐怕是目前在越野界口碑仅次于陆地巡洋舰的车型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吉姆尼严格来说是一辆硬派越野车。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LJ10,铃木LJ也是公认的铃木所有四驱车型的鼻祖。
这一代铃木吉姆尼最早在1998年东京车展首发(下图),并且凭借独特的气质俘获不少粉丝的心。让吉姆尼走红并且长寿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三点。首先就是硬派粗犷但又不失可爱的外观,同样的设计如果放大成标准SUV的尺寸则失去这种味道。
其次是高离地间隙、非承载式车身、高低四驱分动箱、真空轴头锁等,无需改装即可完成高难度越野驾驶,被不少越野玩家奉为利器。第三点就是吉姆尼上没有任何“先进技术”的影子,采用的设计和技术都是经过了几十年检验的略显老旧的设计,但是换来的却是极佳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当然吉姆尼并不完美,虽然内心足够狂野,但是面对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它还是显示出了一种文物一样的气质,受到了一些车主的诟病,比如很多裸露的线束、随处可见的没有遮挡覆盖的螺丝、廉价感十足的全塑料内饰材料。
然后就是极差的高速行驶稳定性,虽说不应该对越野车要求太多,但是依然要考虑城市驾驶的环境。
◆拉达Niva
上世纪80年代,拉达Niva在中国大陆保有量还是非常可观的,那时中国汽车工业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俄罗斯老大哥的产品还是廉价可靠的不二之选。Niva最早诞生于1977年,Niva其实还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整体式车身越野车,这在当时也算是一大造车工艺创举。
Niva的前身是VAZ 2121,是苏联对标Jeep牧马人的作品。在VAZ当初立项2121时,领导主要设计诉求是廉价、维护简单、超强通过能力。考虑到苏联的造车能力,VAZ 2121出来之后便是一个悲剧,后来引入了拉达公司的四驱技术之后,得到了一些改观。
Niva在越野界口碑其实还是不错的,主要得分点是它的紧凑车身、极简设计以及路况适应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Niva作为俄罗斯南极别林斯高晋科考站的用车,常年在南极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证明自己,但这一点就足以让质疑者闭嘴了吧?
◆Jeep牧马人
Jeep牧马人独具一格的外观让人过目不忘,即便是不懂车的人也知道那种方头方脑的外观是非常“复古”的,但其实这复古造型背后是历经数十年的越野环境造就了牧马人的外形。
如今市面上销售的Jeep牧马人是“牧马人”系列的第三代,代号“JK”,也是最长寿的一代,从2007年面世一来已经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它的上一代产品代号是“TJ”。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JK牧马人增加了四门车型,因此也成为了尺寸最大的一代牧马人车型。四个车门需要更长的轴距,虽然牺牲了一部分极限通过性能,但是却更好适应城市路况,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马路上越来越多的牧马人,也是拜实用性大增所赐。
Jeep牧马人的机械性能还是专为越野路况设计,所以从乘用车的角度来讲,也许牧马人并不能满足都市人群的挑剔,但是它每一个细节设计都能够在越野路况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国外很多租车公司没有将Jeep牧马人划分到SUV品类下,而是单独设置了“特种车型”一栏,足见其定位多么精准。
不过自从克莱斯勒被菲亚特集团收购后,Jeep牧马人的命运轨迹也有了一些微调,据悉2018年牧马人终将迎来久违的换代,不仅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还将得到轻量化的铝车身,不过车迷们大可放心,牧马人的经典外观还是不会有明显改变的。
◆雪佛兰科帕奇
雪佛兰科帕奇的上榜是不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作为通用全球战略车型之一,雪佛兰科帕奇在全世界有很多兄弟姐妹,比如在欧洲销售的欧宝安德拉,它还作为沃克斯豪尔安德拉、霍顿科帕奇5、大宇WinstormMaXX以及土星Vue在全世界销售,中国市场只有雪佛兰科帕奇和欧宝安德拉引进过。
2005年推出的安德拉GTC概念车曾经惊艳世界,2006年概念车量产之后却一下子变得平庸,除了外观造型变得中规中矩之外,动力性也是弱得可以,可靠性也毁了“德系车”的名声。
科帕奇在中国市场一直以打性价比为主,虽然经历了小改款,但是变化非常小,安德拉也是十多年一直没怎么变化,不温不火。
◆奔驰G级
要说一辈子不改型还能越卖越贵的车,恐怕全世界除了奔驰G系列之外,其他候选者都黯然失色。而且几乎所有的车企都认为,奔驰G系列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它自己。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也只有三叉星能够驾驭得了它的方头方脑的气质。
虽然奔驰已经具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造车能力,可是大G依旧是手工生产,从最低配的手动车窗的G350d柴油版开始,一直到奢华无比的V12发动机的G65 AMG,单一车型的价格区间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跨度。
奔驰G级最初是为了满足战争时期的客户需求订制的军车,战争结束后本应该停止生产的它却在民用市场得到了认可,这恐怕是奔驰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
最初G级并没有什么配得上三叉星车标的豪华配置,不少车主以为奔驰车都是豪华舒适的,买了大G之后却大失所望:关门声跟关上保险柜大门声音一样,行驶起来感觉是“屁颠屁颠”,前中后三把差速锁行驶在柏油路面感觉就是澡盆里开航母。
即便是这样,也丝毫不能阻止各国土豪们疯狂购买大G,主要是从外面看上去,坐在硬汉般的大G里面实在是太帅了。
ams车评
由此我们看出,那些容易长寿的车都是十分小众的。因为它们锁定的只是一小波具有特殊口味的消费者,他们的个性不易在时代中随波逐流,这也造就了适合他们口味的车,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为一旦改变,就相当于更换成一波全新口味的目标人群了,这样的风险很大。好比加多宝的红罐,如果变成黑色、透明样式,恐怕原来的忠实消费者将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