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霖郁
编辑 / 牛跟尚
设计 / 师瑜超
合肥是蔚来的救命恩人,这一点似乎已成为共识,李斌本人,也在各种场合表达过这份感谢。反过来,合肥也是借这位曾经的“重症病人”而逐渐扬名,整个汽车圈被合肥政府的前瞻眼光和勇气所折服。
4月29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16950亩,包括三个区域——智能制造区、研发生活区及生态文化区。园区规划将容纳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超过4万名技术工人,致力于形成高端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
蔚来汽车成为园区的主角之一,李斌当天责无旁贷成为了合肥这座城市的宣传员。
事实上,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只是合肥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二天下午,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陈奇描绘了整个合肥在汽车行业实现的成就。
他说:“2020年,合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410亿元,产业链分布四大区,包河、经开、高新、长丰,主要涉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4月底的时候,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式开工,规划整车产能是100万辆,电池产能100GWH,产值5000亿元。”
关于未来的规划,他说:“合肥的总体目标,希望到2025年,全市汽车整车产能突破200万辆,全产业链产值5000亿元,传统汽车产业1800亿元,新能源汽车27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500亿元,整车及总部项目不少于8个,整车品牌不少于10个,整车产能合作项目不少于5个,整车生产基地不少于8个。”
以下是陈奇的演讲内容。
谢谢各位,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双碳”背景下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未来。
内容分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国内外新能源车发展情况,其次是合肥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第一篇: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现状分析。
第一块是新能源汽车现状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四化,也就是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据报道,全球很多国家、地区/城市都提出了燃油车禁售时间,目前欧洲是响应最快的,包括荷兰、挪威计划的时间为2025年,英国计划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由2040年改成2030年,海南在出台的《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也提出了2030年起禁售燃油车的目标。
市场情况,2020年,欧洲新能源市场占全球市场的43.06%,中国大约占41.27%。单一国家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
我国新能源发展路径是三纵三横。我们在十三五的时候是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目前在最新的规划里面,增加了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国家纯电动汽车放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位,然后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第二块,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首先是智能车,其次才是网联化。分级这块,我们国内和美国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通俗地说就是5级,前两级是有人驾驶,第3级开始无人化,逐步提高汽车智能化的水平。
在全球范围,目前商业化还没有达到4级水平,大部分车厂都在2级和3级,或者2.5级的探索阶段。国内方面,我国企业已经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各个产业链环节中的大部分生产环节。2020年产业规模增长到了2556亿元。预计2025年,智能汽车达到8000亿元。
根据国家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HA级(4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2030年,实现HA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
第二篇: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一下合肥汽车产业的整体情况。合肥汽车产业2020年达到汽车零部件950亿元,新能源汽车占410亿元,同比增长26.5%。最新数据,2021年1-4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3.63万辆,同比增长308%;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260亿元,同比增长84%。
在这里介绍一下汽车产业的五大优势。合肥在2016年被国务院批复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在2017年4月份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开启我市制造强市,现在新能源汽车也在窗口期和机遇期。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具体优势分析如下:
(1)合肥市汽车产业历史悠久。合肥的汽车产业历史最早起步于1951年,因抗美援朝需要,合肥汽车保养场(后更名为合肥客车厂,现并入安凯)生产出了安徽省第一辆木质车厢汽车。江淮汽车公司的前身是建于1964年1月的巢湖汽车配件厂,1964年3月与安徽省内燃机厂合并后由巢县迁往合肥,1968年4月江淮公司制造出安徽省第一辆载重汽车,2005年前后实施“商乘并举”战略,进入乘用车领域。上世纪70年代,坐落于大山里的军工企业淮海机械厂制造出我国第一辆飞虎牌微型货车,后搬到合肥更名为合肥昌河汽车,2009年11月为合肥长安。
(2)合肥市汽车人才辈出。合肥汽车产业人才济济,合肥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汽车类专业的大学之一,被称为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工信部前部长苗圩、江淮左延安、安进、奇瑞尹同耀、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裁董长征、华菱星马汽车刘汉如、安徽全柴董事长谢力、华人运通联席总裁李峰均出自合工大。此外,耿昭杰、徐平、王传福等汽车界领军人物均来自安徽。
(3)合肥市汽车产业产业链完整。全市拥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300余家,其中整车企业5家(其中:完整资质企业4家,整车非独立法人企业1家),改装车生产企业11家,省汽车产业基地6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4) 合肥市汽车产业研发实力雄厚。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安凯建立国家电动客车的研究中心,江淮汽车蜂窝电池技术有效解决三元锂电池安全控制问题,实现一颗电芯爆炸后,电池包不失控,整车不失火,解决热失控产业难题。国轩高科研制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302wh/kg,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00 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5)合肥市汽车产业头部企业聚集。一个是蔚来中国总部落地,二是江淮大众混改项目,另外是国轩高科与德国大众的合作。
其次来介绍一下: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发展状况。
产业规模刚才提到,2020年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410亿元,产业链分布四大区,包河、经开、高新、长丰,主要涉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2021年4月底的时候,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式开工,规划整车产能是100万辆,电池产能100GWH,产值5000亿元。
2021年5月18日下午3时,美的集团在合肥举行了一场名为“势在同行 驭见未来”的发布会,并邀请到华为和华人运通两大合作伙伴站台。发布的产品包含电机驱动、热管理、辅助自动驾驶三大产品线、五款产品,并在合肥市高新区正式研发投产。
充电桩的情况。截止2021年5月底,合肥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设施5.01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1.3万个,配建3.6万个。我市主城区已基本实现2公里充电服务圈,各县(市)、区基本实现5公里充电服务圈。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新能源汽车,合肥市在换电模式应用方面实践较早,2015年即开展了换电的试点工作。到2021年6月,我们计划建成投运换电站21座。
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块。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初现,包括积聚了科大讯飞、四维图新、智行者、域驰科技、楚航科技、杭州宏景智驾、科大国创、北科天绘、安徽仓擎、安徽赛宝、中国电科38所、海康威视、华为和百度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资源,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搭建智能网联产业服务平台,融合运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5G配套改造、大数据平台搭建、场景示范应用等全面部署,打造合肥市5G智能网联示范区。
第三篇: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展望。
总体目标:希望到2025年,全市汽车整车产能突破200万辆,全产业链产值5000亿元,传统汽车产业1800亿元,新能源汽车27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500亿元,整车及总部项目不少于8个, 整车品牌不少于10个,整车产能合作项目不少于5个,整车生产基地不少于8个。
投资目标:到2025年,全市汽车全产业链累计投资不少于1500亿元,其中整车项目投资不少于500亿元,零部件项目投资不少于5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投资不少于200亿元,汽车产业新模式应用投资不少于300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的发展方向方面,重点突破整车集成、动力电池、电驱动、智能网联、轻量化以及前瞻性技术等,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路径方面,我们提出了八大工程和四新计划,具体涉及强链、补链、延链、产业集聚工程,创新链的提升,以及服务平台、人才、应用示范和融资金融等方面的措施。四新计划就是加大新基建投入,开放新场景、发展新技术、探索新模式。
下面具体来说有五大举措。
1、强化政策引领: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各类测试场、检测中心、示范区项目和多场景多类型测试应用。
2、完善产业链条:合肥基本上具备完备的产业链,后面还有延链、补链的措施。强化整车带动效应,推动蔚来中国总部、江淮大众项目、长安汽车二期等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建设供应商工业园,完善和扩充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3、攻关核心技术:按照2021年到2035年三纵三横的布局,要加大研发力度,在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车载操作系统、线控底盘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在辅助驾驶、车载通讯、车载视觉、高性能传感器、汽车电子、基础操作系统、专用芯片等领域不断缩小与国外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逐步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自主可控。
4、优化推广环境:车子造出来要卖得出。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公交、出租、网约车、公务、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并引导私人消费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积极开展多场景示范运行,提供多级别、多种类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创新交通形态验证环境,形成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应用示范体系。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和开放道路示范区,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路侧设备配置。
5、构建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才有生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三层复合产学研体系,依托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联合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尤其这边提到一个政产学研,通过政府的引领作用能够推动企业、学校以及研究机构共赢、共生的局面。
最后给大家汇报一下,目前合肥市出台的针对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的专项政策。
首先第一个是关于省里面2017年8月份出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110号)文,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接着在2019年2月份的时候,出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9〕9号),对巡游出租车这一块有很大的补贴,每辆车有不低于7.8万元的支持,希望能在营运车推广方面造成很好的氛围。
2020年5月份出台的《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若干政策的通知(合政办〔2020〕7号),在整车企业减碳补贴、支持充换电设施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动力电池回收和产业链培育方面给予补贴,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在造车、用车、回收的整个产业链的循环当中,都有补贴,带动新能源产业链良性发展。
2020年年底的时候,《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合政秘〔2020〕64号),提出了在2025年目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最后一个是正在制定的《合肥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营造便利化、低成本的使用环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自主化配套能力优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需要强调的是,合肥市在政府的顶层设计这一块,一直有一个完备的考虑和全面的规划;同时,也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做好服务工作。比如:政府人员主动与企业联系,积极开展的“四送一服”活动。
前段时间,我们程振革局长也亲自带队到汽车企业实地调研,了解生产情况,听取发展建议,讲解汽车政策,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保驾护航。政府搭好舞台,企业是主角,人才是基础,发展是根本。
总之,合肥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际行动,也是紧密结合合肥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实际需求。
最后引用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报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欢迎在座的企业,一些新的项目能够加入合肥这艘正在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新能源大船当中,谢谢大家。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