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随着节日临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活动增多,小编给大家总结出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希望大家重视。
![]()
大家有没有看过在朋友圈转发这类的文章“有时虽然你确实没喝酒,但食用豆腐乳、啤酒鸭等含酒精的食物也会导致酒驾…...”这种“被酒驾”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上述引发被酒驾的食物一般挥发较快,如果食用适量,只要再次测试,数值就会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不会进行处罚。
![]()
但很多人服用药品、保健液等确实会导致呼吸酒精测试仪测出酒精成分。比如藿香正气水、口服的正骨水、十滴水甚至连漱口水都含有酒精,其中以藿香正气水最为典型。一支10毫升的藿香正气水含酒精4毫升,酒精浓度达到40%,比一般的啤酒酒精度都要高,喝2支就足以查出酒驾。不过,如果因为吃过或喝过以上这些食物药物而被误判为酒驾,也不用太过紧张,只要用清水漱口,过几分钟重新测试一般就没有了。
![]()
实际上不论是否以饮酒形式,只要人体摄入酒精达到一定的量,终归会影响到驾驶安全,产生危险驾驶犯罪的法益侵害。 因而,建议大家开车前吃东西一定要看食品、药品的成分,尽量避免含有会造成“被酒驾”的食用酒精,以免“祸从口入”。当然如果对结果确实存在异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应当及时提取血样,检验体内酒精含量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判断。
![]()
判定酒驾的标准是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只要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核定标准,就构成“酒驾”或“醉驾”条件。酒精浓度数值的高低除了酒后时间长短有关,也因个体在年龄、体质、解酒能力等存在差异,酒后多久才能开车,因人而异。 据相关数据显示,喝酒后8-12小时,酒精在体内含量将大大降低,24-48小时会完全挥发,达到正常。因此,如果第二天要开车,前一天晚上喝酒要适度,保证睡眠时间。如果喝酒后第二天还是觉得昏昏沉沉,就不要开车。
![]()
一些因酒驾被查处的司机常觉得很冤,只不过将车移动便停下或者是主动将车开到一旁休息不应算酒驾。上述的认识都存在误区,酒后驾驶的判定是只要饮酒后驾车,不论车辆行驶距离长短,哪怕是开车移动100米都已构成酒驾。
![]()
一般人都认为只要不上主干道,在小区内开车或者移车不能算酒驾。实际上,如果单位、小区属于非封闭式管理,对车辆开放,则具有公共道路属性,仍然构成酒驾。
谈起“酒驾”,一般人都认为是指机动车尤指汽车的危险驾驶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电力驱动也属动力驱动的一种,根据《电动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主要技术性能要符合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整车质量不大于40KG的要求。
![]()
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电动车的速度远远的超过了20km/h的标准,因而酒后驾驶这种“超标”电动车仍会被视为酒驾,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醉酒驾驶或者驾驭非机动车的处五十元罚款。”千万不要认为酒驾只是为汽车“量身打造”,要不然悔之晚矣!
很多人还存在理解误区,认为应当由酒驾司机负全部责任,同乘人可以免责。其实,搭乘酒驾的乘客也要负责任。因而,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因为要规劝酒后驾车的同伴,当然对于酒桌上的驾驶员要免于“敬酒”与“劝酒”。
![]()
酒驾的判定:对于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认定,根据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确定而非行为人的意识状态。《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指出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者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目前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
![]()
处罚标准: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 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如果驾驶员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2000元罚款,扣除12分,吊销驾驶执照3至6个月,并处以15日以下拘留;如果驾驶员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或者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将被罚款2000元,扣12分,并处以15日以下拘留。
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不要春节期间认为警察叔叔也都回家过年,没人管了哟,他们都等着夜里出来抓“鬼”呢!这个“鬼”,可是喝多了的“酒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