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为了在北美市场打开高端市场,三大日系品牌集体蠢蠢欲动:本田首先创立了讴歌;丰田紧随其后,创立了雷克萨斯,而日产最晚,在1989年年底才诞生了英菲尼迪。
![]()
30年后,这三驾日系豪华马车,早已在美国炙手可热,而在中国,英菲尼迪和讴歌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相比小年轻们都喜欢的“雷车”,这两者屈指可数的销量,对比鲜明。
![]()
和早年间的少量引进的“无限”不同,从2007年英菲尼迪全面入华,已经10多年了。她从被人误认为“奇瑞”,到现在的广为所知,销量反而越走越低。2018年,英菲尼迪在华全年累计销量只有28868辆,位列豪华阵营中的末尾之一,加上大幅降价、产品召回、高管离职……英菲尼迪的“中国局”已经是风雨飘摇。
![]()
![]()
第一代QX50(代号J50,2013-2017)
当我们要拍摄全新一代QX50的时候,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上一代QX50,我的老同学正好就有一台。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后排太小,完全就没达到中型SUV该有的样子,你可以说忽视后排空间的做法“很奢侈”,但她毕竟不是台真正的运动SUV,而是定位豪华,在一切以“老板座”为中心的中国市场,这样的设定并不友好。
另外一个槽点是维修、保养价格。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的老同学开着上一代QX50,以一个并不太快的速度,追尾了一台忘记开车灯的QQ。日系车的“窥缩吸能”功效,让QQ体验了自主品牌的骄傲。但是这样一起常规的追尾事故,英菲尼迪4S修出了3万多元的“天价”,直接逼得我的老同学在一年之后换了台宝马。要知道,上一代QX50已经实现合资后的国产制造了,“零整比”还是如此坑爹,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
![]()
![]()
第二代QX50(代号P71A,2018—)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全新一代QX50的压力是很大的。于是这次换代,变成了彻底的脱胎换骨,里里外外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款车首先在主销的北美市场,得到了老外们的极度认可,获得了双“沃德十佳”的称号。
![]()
外观上,她用上了英菲尼迪全新的家族脸,车标更大了、镀铬饰条更多了、格栅设计也更大气了。LED大灯是全系标配,引入了贝壳式引擎盖,也是就是翼子板上方有个交错的覆盖,颇有路虎揽胜的设计。
![]()
内饰上,QX50的圣托里尼内饰获得了沃德十佳内饰奖。我们这台试驾车是两驱的顶配时尚版,虽然不是圣托里尼,但是用料也极为扎实。凡是身体能接触的地方,除了金属饰板,全部是各种软包。全景天窗的面积非常大,即使实际开启面积只占到全部的四分之一,但是后排的开扬感非常出色。配合中型SUV应有的腿部和头部空间,终于是“一雪前耻”。
![]()
实际上,这代QX50虽然在轴距和车身长度的数据上都降低了,但后排和后背箱空间的空间利用率反而更高,完全是设计的成功。
![]()
2.0T的VC turbo发动机,也荣获了2019年度的“沃德十佳”。英菲尼迪花费了20年和200亿美元,研究出了这台可以量产的可变压缩比内燃机。气缸能在8:1到14:1的压缩比之间实行任意切换,兼顾了性能和燃油紧急性。打开引擎盖,我们可以看到发动机舱被塞得满满当当,相比上一代的2.5L v6,驱动方式从原来的纵置后驱改成了现在的横置前驱或横置四驱布局,连启动电机都无处可放,只能屈就后备箱地板下。
![]()
不过遗憾的是,发动机沃德十佳,变速箱却low得掉渣。实际开起来,低速有顿挫,爆发力还不行。即使是切换运动模式,依旧能感受到CVT变速箱是整车的败笔,老老实实上一个手自一体,不好么?
![]()
最后还有一个槽点是行驶质感,虽然底盘下做了很规整的底盘防护,但是开车时,小石子打底盘的声音,依旧很明显。不知这是不是东风国产后的偷工减料啊。
总体来说,全新一代英菲尼迪QX50算是给豪华中型SUV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可以看出英菲尼迪对于QX50车系的定位采取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策略,也预示着这不再是一台强调运动性能的豪华SUV,而是追求纯粹的舒适惬意,这更像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做法,与德系对手们展开错位竞争。
![]()
只是,英菲尼迪想要在中国赢得雷克萨斯的高度,恐怕靠一两台“有诚意”的新车,是完全诚意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