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车。在动力方面,新车将继续搭载 2.0T 和 3.0T 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时还提供了 48V 轻混系统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传动系统匹配 8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高配车型还将搭载 xDrive 四驱系统。这个年头了还能看到3.0T的涡轮发动机,没什么好挑的。
![]()
不过在设计上,这台全新一代宝马 5 系的前脸采用与 4 系相同的大尺寸双肾进气格栅,同时配备了更加纤细的分体式激光 LED 大灯和专属的运动套装,形成了一种相当迷幻又独特的设计风格。
迷幻到让我有点无法接受。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来捋一捋宝马的设计思路,历史上第一辆有“双肾”进气格栅的车型,是1932年推出的宝马303,从此以后,宝马的“大鼻孔”就如它的车标一样,随车标配,直到如今,直到未来。不管它是拉长了,拍扁了,缩小了,还是再次扩大了,化成灰都能认得宝马,全靠它的功劳。当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家族化设计的雏形。
![]()
就像最早的328,因为技术和布局问题,只好做成竖直形状的格栅,看起来非常复古,那是那一时代汽车的普遍设计。后来,从全新一代宝马3系开始,立体格栅渐渐开始普及,如今的新5系、6GT同样如此,格栅开始不满足于单一的曲线,而是用不规则多边形的设计勾勒出更加立体的格栅轮廓,以提升车头的力量感,也有人将其称为“雕塑”设计格栅。
可以说在宝马接近百年的历史里,几乎所有的设计都在围绕“大鼻孔”做文章。
不过大鼻孔并不是宝马的唯一,它还有天使眼、霍夫迈斯特弯、L型尾灯和班戈屁股。
![]()
举几个例子,比如天使眼,从1968年推出代号E3的New Six系列车型起,四圆灯设计从未缺席,影响了数十年。即便后来推出的不再采用圆灯的3系、5系、7系,也都将其元素融入到了灯组当中,变成环形日行灯。
![]()
后车门上靠近C柱的独特弯角设计,最早在1961年推出的宝马1500上采用,后来被称之为“Hofmeister-Knick”(霍夫迈斯特弯角),又名霍氏弯角,也在后来的新车上被C柱上的镀铬饰条所致敬、体现。
![]()
至于L型尾灯和班戈屁股,如果仔细看,你也能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3系、5系中发现端倪。综上所述,或许新款宝马的设计语言让人无法接受最大的点,在于它颠覆了很多传统,特别是狭长的车灯,如果说在采用同样设计语言的宝马4系上我们尚能看到以往属于宝马的影子,在这全新一代5系上可以说就消失殆尽。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宝马的品牌、产品历史毫无疑问是需要被传承的,只是设计师们在这所有的关键点中挑出了“进气格栅”这一项。
至于为什么越做越大,其实也很好理解。
由于涡轮增压器的出现,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以及空气流量都要增加。于是,一个更大面积的进气格栅来增加车头的进气量,就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设计趋势。
![]()
而宝马的双肾型进气格栅是有一个明显短板的——也就是中轴线作用,宝马的家族化进气格栅无论做到多大的尺寸,都会从视觉上一分为二。那么当中轴线的作用将大尺寸的进气格栅一分为二,就把这个鼻孔的形象全面的放大,一个大鼻孔的形象,当然是会破坏掉整车的风格的。
![]()
也正是因为这种一分为二式的风格难以把握,曾经同样尝试过类似风格设计的林肯也在新一代车型推出的时候果断换掉了这种设计,或许正是如此,宝马这才铁了心要“闹革命”。
宝马品牌设计总监杜克近期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曾经表示:“如果你想创造出引人注目且出色的东西,那就必须加以区分,并且必须保证与众不同,才能让客户觉得耳目一新。事实上我们的目标并非让地球上所有人都满意,但必须让我们的客户满意。”
![]()
而如今采用全新设计语言的4系在市场上异常火爆,订单早已排到了年底,不论什么配置都一车难求,事实证明即便宝马的新设计不按常理出牌,但人们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耳目一新。那么或许这个道理在全新一代5系上也会同样适用,乍一看觉得丑、再一看还是丑,但看个三五年,应该会有些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