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行各业中,都不乏出现一些奇怪的人或者事,我们将之称为奇怪的现象。而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同样有着这么一些现象存在。下面,兵哥就挑其中三件,来和大家说道说道。
一、中国品牌起外国名字,外国品牌起中国名字
这一点似乎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就以国内目前的两个新兴豪华品牌为例,一个叫“WEY”,另一个叫“LYNK&CO”。可以说如果找一个完全不熟悉汽车的人来看,兵哥相信他们一定认为这两个品牌是国外高端品牌。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各个合资品牌乃至豪华品牌,它们却在给自家的车型起一个“中国名字”。比如一汽大众新款SUV名字叫T-ROC探歌、北京现代的ENCINO也有了一个“昂希诺”的中文名字。
![]()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崇洋媚外吗?其实并不是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实叫做“中国品牌高端化,合资/豪华品牌本土化”。起一个外国名字就是高端化吗?也不是的,起一个英文名只是走向高端化的第一步,就好比我们学英语一样,这是为了走向世界有一个更好的基础。也就因此,合资/豪华品牌需要本土化的时候会起一个中文名字,美其名曰“接地气”。
![]()
从这个现象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品牌的车型真在不断地往上走,而合资/豪华品牌则是在不断地往下探。以往中国品牌占领低端市场,合资/豪华品牌占领高端市场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两者之间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交叉,这使得市场的竞争关系变得愈加激烈。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为了抢夺市场,不管是中国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都会有着越来越多样化的产品出现,这些产品的价格区间也会越来越大,以满足不同消费层的消费者们。
![]()
二、同堂销售
同堂销售可以说是中国车市较为常见的“奇葩现象”,而且出现这种情况的不止一个品牌。举一个近的例子,好比如大众的朗逸以及宝来。两款车型虽然都已经换代上新,但同时旧款车型依旧在产品线上生产销售,新旧同堂,共同抢占市场。
![]()
远一点的例子,比如北京现代的伊兰特/悦动/朗动/领动这四款车型。可以说,北京现代才是同堂销售玩得最溜的一家,当初的四代同堂凭借伊兰特赚个盆满钵满,然后引进后面的悦动、朗动一直到领动,就一直凭借着价格的终端优惠与其他车型同台竞争。即便是到目前伊兰特已经退市,但悦动/朗动/领动依旧是三代同堂销售,只是因为品牌力的原因,销量大不如前了。
![]()
其实同堂销售往好的方面说,就是车企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也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毕竟每一款车型在换代之后,消费者并不一定能那么快地跟着换代,两代消费者的审美以及消费观念有所不同,两代车型更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当同时,同堂销售一旦让车企尝到甜头,很容易使得车企不思进取,产生“新瓶装旧酒,旧款车型也能赚钱”的念头,从而使得车型更新的热情衰退减弱,新陈代谢的活力降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
![]()
三、叫好不叫座
相信有不少人都发现了这一个现象:叫好不叫座,不叫座叫好。其实这一点在排行榜上就能明显看出来,轩逸虽然久未换代,在公众面前也少有露出,但是却闷声发大财,在今年以来几乎每月名列前三。而朗逸、宝来等车型在进行加长换代且同堂销售的情况下,销量反而有所起伏,看似还不如从前。
![]()
此外,今年上市的不少新车同样秉持了这一“叫好不叫座”的“信念”。好比在上市前引起极大争议的C-HR/奕泽,其实际销量确实较低。可是相对的,一直让人质疑的本田1.5T发动机,无论是新雅阁还是重新上市后的CR-V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销量成绩。这些现象到底是为何呢?
![]()
其实,诸如C-HR/奕泽等车型叫好不叫座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消费者的观念与产品的理念不符,想买的消费者还年轻买不起,买得起的消费者往往又看不对眼;其次它的产能以及销售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销量。而雅阁和CR-V等车型不叫好但叫座,归根到底还是消费者本身的问题,不是消费者笨,而是这台1.5T发动机的问题确实没有坊间传言的那么严重,毕竟花了十几万、二十几万,如果只有一个两个,还能说消费者笨,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重要的是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