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吉利4.0时代的首款SUV车型,星越L的热度非常高,从谍照曝光,到官图发布,再到正式亮相,每一次都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日,星越L开启预售,其关注度再一次提升。不过,和此前的备受期待有所不同,星越L此次预售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星越L 14.8-18.8万元的预售价偏贵。
那么问题来了,星越L这一预售价是否合理,最终定价会不会因为舆论有所下调?
![]()
笔者的看法是,星越L的定价策略是合理且符合逻辑的,最终价格和预售价的出入也不会太大。
首先,参考同样基于CMA平台打造的星越,其2.0T高功率两驱车型的售价为15.78-17.78万元;2.0T高功率四驱车型的售价为17.18-18.78万元。星越L提供2.0T低、高功率两种动力,其中2.0T低功率车型预售价14.8-16.8万元;2.0T高功率四驱车型预售价16.8-18.8万元。两者对比,星越L 2.0T低功率车型的价格略低于星越2.0T高功率两驱车型,虽然前者动力规格更低,但尺寸更大、内饰更豪华、配置更丰富,价格是合理的;星越L 2.0T高功率四驱车型的售价与星越2.0T高功率四驱车型相近,这就更有诚意了。
![]()
其次,星越L的产品思路及定价策略和星瑞高度相似。回顾一下星瑞的成功经验,先是将产品定位和定价圈定在合资A级车范畴,然后通过比肩合资B级车的产品规格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吸引消费者。星越L同样如此,4770/1895/1689mm 的尺寸、2845mm的轴距,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辆B级SUV,但其官方定位却是A级SUV。而按照这一思路,星越L的售价区间应该与合资A级SUV相仿,因此,14.8-18.8万元的预售价区间符合吉利的定价逻辑,甚至比预想中的还低一些。
![]()
第三,从产品角度来看,星越L的产品实力也能够支撑起这一售价。全系2.0T动力,高功率车型搭载爱信8AT变速箱及博格华纳第六代适时四驱;整车尺寸较大,空间表现优秀,是一款“大五座SUV”;内饰采用贯穿式触控大屏,配置丰富,氛围豪华;配备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如此高的产品规格,放到合资品牌之上,价格得翻一番。
![]()
事实上,部分消费者认为星越L的预售价偏贵,主要还是因为吉利营销策略的失败,以及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
星瑞能够一炮而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品牌同类产品较少,以及对于合资竞品的高度贴靠。10万以上的中国品牌轿车屈指可数,有竞争力的产品更是寥寥无几,这让星瑞可以直接对比合资竞品,产品价值更容易得到凸显,毕竟很多合资家轿都是依靠品牌价值实现热销,产品性价比并不高。
但星越L不一样,它身处中国品牌重点攻克的SUV市场,该细分市场有着大量的中国品牌同类产品。因此,当消费者关注星越L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其他中国品牌同类型产品,比如长安UNI-K、WEY摩卡等。这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虽然星越L相较合资竞品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与众多的中国品牌竞品相比,其产品优势就不那么大了。
![]()
举个例子,有网友表示,UNI-K的售价与星越L相近,不仅全系标配了2.0T高功率发动机+8AT变速箱,尺寸还更大,比星越L更有诚意。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对错,但从表层的参数、规格、配置等方面来看,星越L的确无法像星瑞那样给人“碾压所有竞品”的印象了。而在这一情况之下,星越L又“自降一级”,以紧凑型SUV的身份、中型SUV的价格与对手竞争,消费者认为它“贵”,也就不奇怪了。
![]()
笔者认为,吉利最大的失误在于,粗暴地在星越L之上复制了星瑞贴靠合资竞品的营销策略。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决定了星越L无法主观圈定竞品范围,而贸然定位于紧凑型SUV的做法又让其在竞争中处于了劣势。
不可否认,星越L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这一次,吉利可能玩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