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4月,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增速比1-3月有所回落。1-4月,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1799.6亿元,同比增长1.6倍,依然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9%
![20210527_1622095405605608.jpg 2021上海车展-张迪5.jpg]()
中国作为汽车产业最早复工复产的市场,从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单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汽车制造业1-4月呈现出的同比高增长趋势的背后事实是,去年同期恰值中国疫情肆虐时期,汽车产能缓慢爬坡,汽车市场亟待恢复。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增速回落背后的主因是,蔓延全球的芯片短缺以及钢材涨价等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汽车产销量,也包括对产业链条的影响。继缺芯风波蔓延后,轮胎也开启了一波涨价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0家轮胎企业宣布涨价。此前,包括中策橡胶、玲珑轮胎、正新轮胎等本土轮胎龙头企业,均先后宣布从今年1月起上调产品价格,涨价幅度介于2%-5%间;而外资品牌方面,包括普利司通、固特异等亦纷纷掀涨价潮。汽车生产成本的大幅增长,将对活跃的汽车市场带来沉重打击。其实,利润下降的趋势已经在4月份开始显现,增速比1-3月出现了明显回落。接下来,更艰难的二、三季度是否会让汽车企业被动启动产能“刹车”呢?
![20210527_1622095419309496.jpg 工厂图2.jpg]()
也有一种说法是,车企还是会迎头向前冲,只是上涨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汽车的价格将“不再便宜”。去年动辄上万的让利幅度可能会慢慢缩减,甚至部分车型还因缺芯的产能调控等原因,在终端消费市场出现排队等车的现象。
不过,国家对此次波及多行业的涨价潮高度重视。新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即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推进化解过剩产能、规范产能置换的重要文件,并提出意见:当前钢材价格大起大落对下游行业造成较大影响,钢材价格继续大涨,基本面不支持,政策也不允许。要严格执行置换手续,认真做好置换审核,切实规范产能置换的等实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