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吕一星
从去年12月开始,波及整个汽车产业的“缺芯”危机尚未平息,而新的风暴却已来临。自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以来,世界主要货币超发、全球原材料需求恢复的预期持续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5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上黑色、有色原材料价格迎来全线暴涨。
焦煤主力合约首先触及涨停,涨幅高达7.99%。在焦煤为首的黑色原材料价格暴涨带动下,铁矿石、玻璃、螺纹钢、热轧卷板纷纷涨停。铁矿石每吨价格突破1300元、螺纹钢每吨价格超6000元、玻璃涨破2600元、沪铝涨过20000元/吨大关……大宗原材料的历史极值再度被刷新。
![]()
![]()
▲5月10日,铁矿石、铝锭等价格全线暴涨
焦煤、铁矿石、玻璃、电解铝……当这些原材料价格涨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作为下游的汽车制造业,谁又能躲过呢?再加上已经持续数月的缺芯风波,整车生产成本的上涨似乎已无法避免,那么,最终体现到市场层面,下半年买车的消费者不得不做好多掏腰包的准备了。
暴涨的原材料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宗商品涨价的逻辑和去年有明显的区别:去年主要是受美元流动性宽松和供给受疫情冲击后的恢复性上涨导致,而今年商品涨价的逻辑要从此前错配的供求关系出发,在需求逐步复苏的背景下,那些供给端产能利用率较高叠加新增产能难以短时间内投放的品种,涨价持续性更强,比如:铜、铝等工业金属等。
![]()
去年疫情期间,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曾出现暴跌,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行情。随着2021年疫情的逐步平息和全球能源供求关系的恢复,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石油价格就迎来了一波恢复性上涨。但受制于2020年底开始的汽车业“缺芯”危机导致的减产,使得原油期货价格并未在短时间内出现暴涨,至今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虽已突破65美元/桶,价格尚处于可接受的程度,尚未对深陷“缺芯”风暴中的汽车产业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
但作为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价格的暴涨,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本已出现恢复性上涨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每次大宗商品上涨阶段,工业金属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往往是最敏感的。因此,整个汽车行业有理由对原材料价格暴涨所带来的全面输入性通胀压力引起充分警惕。
随着全铝发动机、车用高强度钢、全铝车身等先进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应用,此次铁矿石、铝、玻璃等工业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对汽车工业成本的影响不容小视。
![]()
![]()
下半年车市促销力度恐不如往年
就在5月初,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称,“尽管(受芯片短缺影响)公司的汽车生产将在二季度出现停滞,但其上半年税前和调整后收益预计将‘实现强劲增长’,至55亿美元。”
![]()
玛丽·博拉在5月5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第二季度将是通用汽车今年最为疲软的时期,随后半导体芯片供应将在下半年恢复。
根据这一判断,随着下半年车用半导体芯片供应的逐步恢复和供求关系的进一步平衡,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反弹很有可能会对已经出现暴涨行情的钢铁、铝、玻璃等工业原材料价格产生进一步的拉动,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制造业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不容小觑的冲击。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认为: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端高度集中,主导权掌握在卖方手中。此外,市场预期和短期投机炒作成分很大。
骆铁军呼吁,要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有效遏制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势头。
![]()
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缺芯”危机虽然导致部分车企减产停产、目前还尚未严重影响到终端渠道的正常售车,但随着下半年“缺芯”危机的逐步缓解和汽车市场的恢复,有较大概率对目前已经出现暴涨行情的钢铁、铝、玻璃等工业原材料价格产生不小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加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国内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将在今年下半年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短时间内还难以缓解的“缺芯”危机;另一方面还要被原材料价格暴涨卡脖子,目前以铁矿石、玻璃、电解铝为代表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加大对汽车制造业的成本压力,下半年国内车市的折扣和促销力度必将不如往年,将导致迎来近年来罕见的车价普涨局面。缺芯危机外加原材料暴涨,双重因素叠加,这波涨价潮能疯狂到何种程度,拭目以待。
最后说说
对此,笔者认为,国内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应充分吸取此次“缺芯”危机带来的教训,对过去推崇的低库存、零库存供应链管理加以调整和纠偏,保障库存备货,方能尽可能减少因疫情、天灾等意外事件带来的损失,把握市场机遇。
对于消费者,笔者建议:如果不是首购刚需,尽量避开这波行情。
当然,对于车企而言,是不是都会选择转嫁生产成本给消费者,或者说转嫁多大比例,这些都没有一个定数,但热销紧俏车型(尤其是加价排队那种),趁机多挣个三五斗,似乎也顺理成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