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造车到底是技术重要,还是审美重要?毋庸置疑,我相信超过半数的人都会回答“技术重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超过90%的人看到一款车后,第一反应是“这车真好看/难看”。
![]()
这么说来,在认识一款车的时候,审美貌似走在了技术前面不是吗?其实,在造车中,审美相当于上层建筑,而技术则是造车的基础。这当中,技术当然重要,因为它是一款车乃至一个企业的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审美的造车,不过是单纯地把零件堆在一起而已。
![]()
所以,归根到底,审美和技术同样重要。
![]()
设计师安藤忠雄说过:人是要怀揣着想象力活下去的,设计师更是要把抽象的灵感通过想象力转化为能被大众感知的美学表现。
![]()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设计可以天马行空,但一定要让大部分人看得懂,汽车设计尤其如此。不同于艺术品,汽车虽然讲究设计,但毕竟面向的是广大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各有不同,因此曲高必定和寡。所以,汽车设计不是个人艺术的表达,而是要为消费者服务。
![]()
反馈到现实中,长安UNI系列设计语言或是个中代表。早在多年前,来自25个国家的近四百名杰出设计师,就作为长安汽车设计强大的力量组成,为此展开深度探索,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打破传统汽车美学对设计边界的理解。
![]()
从长安UNI-T的推出,到长安Vision-V的正式亮相,再到UNI-K的正式推出以及今年上海车展的CS55PLUS正式亮相,每一次UNI系列的出现,都让长安受到了极高的关注,由此可见长安在汽车设计上的理解。而在实际上,长安UNI系列车型也确实有着很好的市场反响,今年一季度,长安UNI-T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SUV市场中,拿到了25956辆的销量成绩,由此可见长安UNI-T的市场接受度之高。
![]()
![]()
![]()
由上可知,汽车的美在于大众消费者的认可,因而汽车审美必定是大众审美,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该如何去提高它呢?借用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陈政的一句话:“如何兼具功能和美学之间的平衡,达到这个平衡,我们认为才是一个好的设计,一个完整的设计。”
![]()
用科技去诠释美感,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都知道,科技能为设计拓展边界与空间,而设计则让科技变的更温暖和智慧。所以如何运用设计师所悟,来描绘出未来汽车的创新形态与出行的愉悦体验,并将其带到今天,就成了科技美学的关键。
![]()
为了实现这一点,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如今,长安汽车已然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包含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混合动力乘用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因而,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安在各个领域得到的成果,比如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首发、长安智慧芯、七合一纯电动电驱系统、蓝鲸NE动力和CN95健康座舱认证等。截止2021年2月,长安汽车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4477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733件。2019年,长安汽车被重庆市认定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0年,长安汽车成功入选5G+智能制造(国家发改委5G虚拟企业专网)项目,是全国唯一汽车行业新基建项目。
![]()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上述种种成绩或许都只是文字和数值,无法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可其实,我们也不需要有太多的理解,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些成果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是,它既能让我们享受到如今汽车市场前沿的科技配置感受,同时还不需要花费高昂的价格,得以实现用更低的价格,收获更高价值的用车品质。![]()
设计是品牌最好的翻译官,在长安汽车看来,勇于突破、不断打破边界的创新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它们的宗旨之一。这种品牌精神也反映在了长安汽车的产品设计上,在冰冷的科技与机器上覆盖上设计师的情感与温度,让科技融合到设计中,给予消费者更前沿、更高品质的用车体验,便是长安汽车审美的最佳诠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