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上海车展】2021年上海车展,Genesis二度入华,这次它们不再挂于现代的名下,而是取了一个新的音译中文名“捷尼赛思”。就像是“凌志”改称为“雷克萨斯”一样,刚开始让人很不习惯,而且“捷尼赛思”与“雷克萨斯”读起来在也有相近的味道,对于一种新生的品牌来说,这很容易让人把它与山寨货联系起来,大概率又是一个取名翻车的案例。
![]()
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让我不想直呼它名字的品牌,它们的产品却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豪华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佬,我们接触了各式各样的新车,各家的套路我们心里都明白。近几年来豪华车的设计,都是一边倒地追求运动感和科技感,反而是那种老派的豪华感已经消失殆尽,当然这里不包括RMB(劳斯莱斯、迈巴赫和宾利)。
![]()
捷尼赛思在上海主要展示了以下两款新车,中大型行政轿车G80和中型SUV-GV80,两者为同一平台的产物,但GV80的预售价虚高,57.68-68.88万元。相比起来G80 36.38-43.68的预售价显然打满了诚意,仅仅是比韩国售价多了5万左右而已,除去关税和运输成本来说,真心不贵。
![]()
现在主流新车的设计基本都遵循这这样的定律,格栅越做越大,车灯越做越小,大家口口相传都说是年轻化,这样的风格放在一些运动车或者小车上没有太大问题,但问题是这要是放在一辆豪华车,特别是行政级别的豪华车上,多少会显得离经叛道、不伦不类、甚至审美拉胯,比如最新的S-Class。
![]()
而捷尼赛思这套外观设计语言并没有顺从目前主流的设计潮流,G80的格栅很大,但是车灯也同步加大,大量直线条的运用颇为干练,提供了一种庄重的气质,与前脸的古典风格很搭,车尾的处理与前脸相呼应,溜背的车身也不会显得乏味。G80做出来的结果也不能算是非主流(如果庄重算是非主流的话),这套设计语言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有着浓郁的古典风范,同时也不失现代化气息,为捷尼赛思树立了不寻常的形象。
![]()
![]()
展台上的两辆G80都是顶配车型,在这个配置上,青蓝色配米色的内饰看起来很清爽,在千篇一律的黑色以及棕色内饰中显得鹤立鸡群,中控面板以哑光木纹为主,是典型的传统豪华车的风格。多媒体屏幕布局在中控台之上,有独立的空调控制按键区。仪表盘虽然是液晶的,但是表盘的布局与传统的机械仪表盘是一样的,并且内含裸眼3D技术,视觉上也有机械仪表盘的立体感。用料也非常的厚道,车内运用了大量的皮革和软性材质,车内内衬还用类似绒布的材质进行包裹,触感极为上乘。
![]()
![]()
想必有很多00后接受不了这种老派的豪华风格,但是对于我而言,这却是该级别久违的老派豪华感,一股通过堆砌用料和设计出来的满足感,与G80这样的行政轿车非常的搭。我并不是说以大屏为主,主打科技感和智能化的中控风格不好,而是这种搭配在行政轿车上得慎用,一方面是这类车的目标用户年龄较大,便利性更好的传统布局往往更符合他们的心意,另一方面是以大屏为中心的中控布局很难拿捏好内饰的设计感,毕竟中控面板被屏幕覆盖的面积过多就会减少设计师运用线条的机会,层次感和包裹感会大减,很容易失去行政车型本该具有的沉稳,从而让内饰变得浮夸不少,同样的例子还是能在新老款奔驰S-Class的对比中找到。
![]()
除了豪华感之外,G80越级的座椅乘坐体验更是好评,前排座椅基本挑不出毛病,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坐姿还能再放低一些;特别好的地方在于可调节坐垫的长度,能够调得特别长(应该是同级第一),而且座椅的包裹感非常到位。后排座椅的舒适性比前排更好,座椅的版型设计就是为了给乘客提供了下陷感,再加上柔软且有支撑感的座椅填充物,在后排就能感觉全身都被座椅柔和地包裹着。除此之外,后排座椅靠背能够支持电动调节倾角,而且可调范围也很大。后排空间肯定没法与国内同级别加长对手比,G80的后排空间表现,介于同级别标轴与长轴距车型之间,与标轴空间最大的雷克萨斯ES相比也小不了太多,用是肯定够用的。所以坐在G80的后排是一种极其轻松惬意的体验,我坐上去后就不太想下来了,能给我同样感觉的轿车并不多,除了一些D级轿车之外,那就是第12、13代的丰田皇冠了。
![]()
静态方面的体验,捷尼赛思妥妥能拿高分,剩下的悬念就是开起来会不会拉胯。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对捷尼赛思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是不太看好的,因为它很难绕过品牌知名度以及韩系车的身份这道坎,而且基本要从零开始打造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它大概率的对策就是放低姿态,价格必须要有竞争力,售前与售后服务做到绝对的周到且贴心,这两点相信捷尼赛思能够做好;除此之外,需要花点心思去创造独特的卖点,就像雷克萨斯那样,轻奢品味+纯进口的身份,也能在BBA中抢得部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