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工收到一个粉丝私信,说他的一个1.5T手动挡的国产SUV(隐去具体车型),要换离合器三件套,4S报价4000块钱以上,即便在外面换,也要1000-1500左右。材料倒是不贵,就是工时费太高了,需要拆元宝梁,在外面换要小一天,在4S店可能要两三天。
末了,还附上一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桑塔纳换这些只要400块,两小时就够了,国产车真是脑残设计....
特工看罢,无力吐槽,长久以来奉劝各位尽可能避开双离合,选手动挡都行,可现在看来,此前关于变速箱的论断要修正一下了:手动挡保养也不尽然都便宜省心啊!
由此特工联想到一个话题:为什么都说国产车小毛病多(网上的风向、身边人的经验),而根据数据统计实际上合资车毛病更多(比如咱们每月盘点的投诉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数据的来源
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网上关于投诉率的盘点,最多的数据来源,是车质网。严禁的讲,车质网的数据只具备参考价值,并没有百分百的说服力,因为其统计方法不科学。
一般来说,可信的统计方法要么就是全面统计,一辆不差;要么就是抽样统计,方法讲科学。但车质网的问题是,它仅仅是投诉人主动去投诉的,既不是全面统计,也不算科学的抽样调研,所以其数据只能供参考,不能反映真实的车辆质量水平。
像车质网投诉率榜单上经常出现的前十仅1-2个自主品牌国产车型的情况,不排除是由于合资车用户互联网使用习惯与自主车不同导致的(毕竟数据来自投诉人),这只是一种可能,但从现阶段来看,利用技术手段排除掉这种可能,仍然存在难度。
2、规则的漏洞
事实上,科学的统计方法行业里面也有,像一些第三方调研,从厂家获取了所有用户资料(也可能是受厂家委托),对用户进行编号,从1开始,每50个选一个,邀请用户来参与调查、反馈问题,理论上这样的调研结果相对更可信。
但这种方法也可能存在漏洞,一种情况是车企似乎可以通过类似买水军的方式影响抽样样本,进而影响统计准确性,早期这类调查的数据情况,还是比较准确,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现在?呵呵哒!
另一种情况是,车企委托第三方来做这个调研,目的是什么,有的可能是收集用户反馈,对下步优化产品做准备,但还是不排除一部分只是出于“别家在搞,我也得搞,不然显得落后”这样的考虑,指望他回访完有啥动作?你就等着吧。
3、用户的感受
不管网上还是现实生活,特工都看到有一大批人是支持咱们国产车的,这中间当然包含一定的民族主义情节,这点特工也有,我们都希望看到国产车做大、做强、崛起,但像开篇那位粉丝反馈的问题,也确实不在少数。
当很多人鼓起信心把车票投给国产车时,这部分人的期望值其实是比较高的,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对车比较较真,车载导航不好用都一堆投诉,而国产车普遍配置很多,电子系统容易出小毛病(特斯拉被人吐槽小毛病多,也是这个原因)。
反过来看,合资车主导航问题提都不会提,很多遇到个松动异响,只要告诉合资车主这是通病,合资车主大部分就无所谓了,毕竟本来是随大流买的(我们经常调侃车主的:恭喜买到正品,就是这种感觉)。
写在最后
现阶段,仅凭一份报告的一家之言,或者几个朋友的道听途说,就能给国产车和合资车哪个小毛病多、故障率高下结论,显然是不靠谱也不严谨的。很多时候其实还得靠大量的数据关联、实例举证综合起来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对某个车型有一些相对清晰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