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小米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进军电动车市场的公告,而根据公告内容显示小米将会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汽车业务,首期投入100亿人民币,10年投入100亿美元,雷军将会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该则公告发布后,此前一直传闻小米公司造车的事情可以说尘埃落定,但话说回来,近几年要宣布造车的新势力不少,但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车企屈指可数,也有网友称:现在都是2021年了,小米选择这个时候进场,时机会不会有些晚?
小米为什么选择造车
其实关于小米进场时间晚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因为此时正处于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过渡阶段,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较早推出产品之外,绝大多数传统车企也是从去年才开始有相应的新能源汽车发布,更何况目前新能源市场品牌繁多,有点像战国时代,属于乱战时期,一时半会也不会出结果,小米这时候选择进场,有充足人力物力支持的话,抹除掉几年时间的差距其实并不难。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其次就是不同于其它突然冒出来的新势力车企,小米在智能设备市场上已经存在了11年,期间小米积累了上亿的用户基础。因此在品牌号召力以及知名度方面,小米有着明显优势。
那么回到正题,小米为什么造车?其实这个问题和小米为什么10年前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答案比较接近,当时正值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过渡,期间也有许多新兴手机品牌出现,小米也是其中一员。而这次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情况与10年前非常相似。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根据调研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份额仅占全球市场的4-5%,也就是说未来这片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处处充满着机会。
另外则是友商的推动,由于华为被美国制裁的原因,芯片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去年第四季度手机大幅度下滑,市场份额也不断萎缩,如果美国持续坚持这种强硬的手段,那么华为手机业务很可能会被强制画上句号。而华为方面也很清楚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便不断着手与车企进行合作,将HiCar、HiLink搭载在市面上销售的车型上。虽然华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参与造车,只会为车企提供软件类服务,但这些官方说辞已经见怪不怪了,小米之前也一度极力否决,现在不还是"真香"。所以凭借着华为的财力,保不齐哪天也会宣布进军汽车市场。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小米如何造车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一百几十亿没两年就会花完,不过雷军表示小米公司有钱烧,有着充足的现金储备,首期会投入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计划投放100亿美元。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造车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收购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自行建厂造车,比如理想汽车就是收购了力帆汽车的生产资质。另一种则是找拥有生产资质的车企进行代工。考虑到小米在以往手机业务上都是选择找代工厂,所以这次造车应该也会和手机业务的做法类似,至于是哪家车企代工呢?目前还没有确切信息,早些时间传闻是比亚迪,而发布会前夕又有传闻联合长城汽车。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解决了硬件问题之后,软件则是重中之中,因为不同于燃油车的三大件需要经验和时间的积累。纯电动汽车结构比较简单,硬件门槛也不像燃油车那么高,只要有钱,那么你就可以拿到目前最好的硬件。因此想要获得市场青睐,则必须要在"智能"方面发力。
![小米官宣造车,雷军到底在图什么?他有希望成功吗?]()
恰恰这方面是小米公司的强项,搭载在手机上的MIUI则是最好的例子,以MIUI为中心,围绕其搭载一系列生态链,匹配各式各样的智能家居,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机和语音进行控制。而汽车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体积更大的智能设备,将其整合至小米生态圈当中,届时用户粘性会更强。
总结
小米有能力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说明其具备一定的企业实力,但目前小米主要的手机业务才刚刚开始步入高端,尚未打牢基础,而且AIOT业务也在不断发展,此时投身于汽车业务,无疑是为公司带来更多压力,这里面既充满了机遇,也布满了挑战,至于小米能否跨越过去,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