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官方否认后,小米最终还是入局造车。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公告称,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将亲自负责汽车项目,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随后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将会在今晚(3月30日)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对造车业务进行更加细致的解读。
在百度、苹果等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局造车后,“小米何时造车”成为业界热议等话题。但对于早前的传闻,小米始终报以否认的态度。2021年2月26日,小米集团还曾发布官方公告,表示并未造车业务并未进入立项阶段。
如今,小米入局造车尘埃落地。过去数年内,小米成功打造了极致性价比、技术等多个标签,同时产业从移动终端领域扩展到家居、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并且收获相当一部分忠实的“米粉”。
在跨界造车领域,已经拥有成熟粉丝圈层,并成功打造技术标签的小米或将成为中国版的苹果,对汽车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在笔者看来,小米造车可能会将采取和百度一样的路线,即和现有的汽车制造商达成合作关系,小米在造车初期将集中于软件层面的技术支持,硬件则会有汽车制造商提供。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由硬件定义汽车转向软件定义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降低了汽车技术的难度,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三电系统(电池、电控、电驱)技术门槛低于传统的内燃机,这也是当前众多造车新势力、跨界造车企业选择电动车入局汽车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机械层面的工程设计对于小米这样的“汽车门外汉”来说,依旧有着较高的难度。
同时业态转型的窗口期稍纵即逝,小米想要抓住风口,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和传统汽车制造商进行分工合作或许是最优解。早前,百度便选择和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有百度提供自动驾驶、AI等软件层面的技术,吉利提供SEA浩瀚架构等硬件层面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有消息称,小米将和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合作造车,但消息传出后,双方均对这一消息予以否认。有业内人士表示,双方辟谣或为“暗度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