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车辙君想先插些题外话,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每当试驾福特,心中总是会有另外一种涟漪。
作为曾经骄傲的福特粉丝中的一员,回想五六年前,那时候福特在中国大面积的引入性能车,福克斯ST、RS,到嘉年华ST、野马甚至福特GT。
虽然福特GT最后因为国六排放的事情没办法进入国内,但福特当时也在努力地引进这款集结了福特所有心血的技术的超跑。
再有嘉年华ST,现在仍然是保值神器,仍是目前20万以内最具赛车气质的小钢炮。
在那个时期,福特在中国走上了巅峰,也是在那个时期,成为了福特在中国市场的天花板,随后便遭遇滑铁卢重重的摔落,直至今日。
而作为车迷,看到曾经那么真诚的带给我们性能盛宴的福特,却在市场上节节溃败丢失了饭碗,那种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
福特似乎终于意识到了知道自己的问题,开始调整产品策略,一系列恢复四缸自主引擎、更注重用户体验以及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操作。
甚至林肯品牌去年的成功,都能窥见到福特中国正在努力恢复往日的荣光。
而这台来自江铃福特的全新SUV领裕,可能就是目前福特在国内战略转型中的一款战略车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TA变了。
变温柔的江铃福特?
第一眼看到这个车,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急不可待的想要看看这台车和之前的江铃福特有什么样的区别。
毕竟,一向以硬派示人的江铃福特可不太擅长"温柔"。
单看外观,领裕依然有着非常霸气的外观设计,无论是车头、前后翼子板,还是车身侧面线条,都透露着浓浓的肌肉感。
侧面加上硕大的轮毂,让这台车非常符合国人的审美,给人安全可靠的形象和感觉。
不过福特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设计有点跟不上现如今的节奏了,领裕的大灯一反常态,采用了分体式的大灯。
虽然整体看上去仍然是福特那种高大威猛的形象,但你从细节能够感觉到,这台车高大威猛的形象变得不那么生硬,而是有些柔和。
在这台车上,你很难看到之前福特给予的那种粗犷的硬汉式体验,车身的接缝变小了,线条细节变得柔和,包括轮拱上多出的一道特征线也能让领裕看起来精致了许多。
内饰的变化更是令人感到意外,打开前门的那一瞬间,如果你和车辙君一样是强迫症患者的话,我想你会退出去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上错车了。
因为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实际触摸,这台车给你的感觉都是太温柔了,毫无攻击感和战斗欲,宽大柔软的前排座椅,温馨的内饰氛围,十分讲究。
仪表盘和中控大屏采用的连为一体的悬浮式设计,方向盘的握感较粗,还是一贯的美式风格。
副驾的前方的设计也没有草草了事,设计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木纹特征,视觉上非常耐看。
换挡沿用了福特的家族式设计,副仪表台上的周边旋钮手感阻尼都十分不错,中控台下方有个尺寸巨大的储物格,甚至能放下一些不太大的背包。
周边都使用了软质的皮质和材料包覆,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有一个多年不开窍的直男男朋友,但却突然给了你一个完全想不到的意外惊喜似的。
其实这些都表明了一点,福特领裕的出现是在努力的想要去让消费者喜欢和接受,不再像福特此前那么运动和粗糙,而是变得更加细腻,更加有生活的温度。
但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看表面的功夫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块头,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诚意和体验。
5+1大于5+2?
在这先说明一点,福特领裕给自己的定位的核心竞争力,是宣称要解决一家六口的用车痛点,而这个痛点,恰恰是车辙君目前的痛点。
目前的现状是,一家三口加上父母,小孩子的安全座椅一装,一辆5座车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的了,通常后排中间的位置又比较难受,跑个长途叫苦不迭。
这时候随便多个人出行,就必须有人去坐地铁挤公交,长途旅行的话就更加令人苦恼了,更不要说二胎家庭直接5+1的常态困局了。
这时候,很多人都纷纷选择考虑7座SUV车型。
但市面上能够把7座SUV真正做好的产品,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因为看似不错的设计,实际体验起来却很差。
福特领裕的6座布局是不是真的能解决这个痛点呢?会不会只是噱头?只是要和7座车做一点差异化竞争呢?
其实6座的设计思路确实与7座车型不同。
首先,一般的7座车型采用的是2+3+2的布局形式,也就是说,在原有5座车的基础上拓展两个座位来应急。
也就是说,5人乘坐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个人挤在中间的那个“小板凳”上,而6人出行的时候,上下第三排又会非常的不方便。
采用2+2+2的布局,相当于做了减法,与其为了一个位置舍弃这么多,不如直接"减"掉,踏踏实实的做好6个座位,照顾到每一个乘客。
聊完设计上的区别,我们来实际体验一下领裕。
老实说,上车之前我对这台车的座椅舒适性也心存疑虑,尤其是第三排。
因为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算在内,能把第三排做的舒服的车型真的屈指可数。
毫不客气的说,能把一二排做的舒服不算什么本事,第三排做好才是真正的厉害。
车辙君身高182cm,在将第一排和第二排座椅全部调整成适合自己的位置之后,第三排的腿部空间还足够略微地做一点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领裕的后地板做得较低,第三排的头部空间也得到了不错的保证,再加上这个柔软的座椅,以及角度可调的情况下,有着不错的体验。
体验的路段是市区路况和高速结合,即便是再稍远一点的长途,领裕的第三排乘坐舒适度也基本满足个人的要求。
除此之外,软质的扶手、头枕以及USB接口保证了第三排乘客的基本需求。
第二排直接给你安排了两个独立的航空座椅,中间留出了过道,这是MPV的一贯手法,也让第三排的进出更加方便。
尽管三排的体验仍不如第二排那般惬意,但当你把任何人安排在这第三排就座,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歉意。
不过,2+2+2布局的缺点就是,第三排是长期使用的,不能像普通7座SUV那样收起第三排拓展后备箱空间。
而且领裕的后备箱空间并不算大,如果真的是一家人出行的话,后备箱显然是不够用的。
除此之外,其实领裕从内部看更像是一台MPV而非SUV。
例如二排留有过道的设计、以及这个看起来十分解放前排腿部空间的中控设计,是不是有一种MPV车型的错觉?
我想设计师一定是吸收了部分MPV车型的设计经验,领裕这样的乘坐表现确实值得肯定。
向家用全面靠拢?
这么全面靠拢家用的领裕,那么机械素质是不是也彻底进化了?
领裕搭载的是一台Ecoboost系列2.0升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24马力,峰值扭矩360牛米,匹配一台双离合变速箱。
从调校上看,这台引擎稍稍偏向了一点扭矩输出,实际开起来,动力输出的相当平顺,低速时变速箱的反应不快,无论是降档还是升档,都保持着一点矜持。
换句话说,你在这台车上很难体会到推背感,你只知道它是不慢的,但领裕却不给你任何想要加速的想法。
车速达到80公里以上,这台车的动力储备依然十分浑厚,这时候稍稍深踩油门,整辆车依然会保持加速的气势,在高速上超个车完全没有问题。
底盘悬架的调教十分得柔和,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的线性,即便是路过坑洼,除了第三排的纵向跳动比较明显外,前两排乘坐都没有丝毫生硬的感觉。
不过可能是为了追求这种顺滑的舒适性体验,这台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向支撑有些不足,方向的改变有些迟钝,侧倾也有些明显。
同时,这台车的转向手感低速时十分轻盈,但高速时明显不够沉。
如果这时候去做一个较为激进的变道动作,通过方向盘进行的反馈会显得有些滞后,让你的快速变道动作不太自信。
在高速巡航时,这种偏轻的转向手感也会让车身忽左忽右的晃动,如果能够再重一些可能会更好。
总的来说,领裕这台车很容易上手,没有什么激情但是绝对是有实力的,而且这台车的NVH水平也很不错,拉上一家老小出门,看着家人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我们在三亚的试驾基本是包含了城市道路、高速和低速巡航路段,在三人乘车的情况下,这台车的表显平均油耗仅仅8升,考虑到车重和排量,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
写在最后
二孩政策放开已经许久了,近几年各个品牌也在不遗余力的用自身的产品去宣传这个卖点。
但除了一些MPV车型外,那些宣传大空间、舒适性、7座的SUV,实际上皆是不及格的水准。
要么第三排是沦为摆设,要么底盘硬的令人发指,要么就是外面看起来很大实际内部空间很小。
从SUV的维度去看,福特领裕在设计之初,真真正正的围绕7口之家出行的角度打造的一辆车,在同级中,它的家用属性值直接被点满了。
如今这台车的售价也已经公布,18.98万元的起售价确实非常有吸引力,只不过,这台车的后备箱空间成了一个不小的遗憾,也可能成为劝退6人家用消费者的一个致命弱点。
不过,这些被劝退的顾家消费者,大概率也不会回头买那些同级的SUV了。
要我说,这事装个车顶行李箱也就解决了,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