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公司所在的地区,是国内某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每天上下班,路边随处可见各种上百万名贵豪车。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有这样的景象其实很常见。而汽车作为消费层次分明的产品,不同经济水平的地方,会体现出不同的等级。一线城市,超大城市豪车随处可见,中等往下走的城市,则是平民品牌较多,同时自主品牌占据主要市场。
我们再下行思考一下,城市与郊区,甚至是与农村对比起来,汽车保有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现在不少农民日子过得相当富足,买汽车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是总体来说农村人口分布较散,年轻力壮的在外工作,汽车市场活力其实没有得到完全释放。
![]()
近些年,中国车市一直冠绝全球,年销售量维持在两千八百万左右的体量,可以说相当之大,但是,资源过于集中的弊病,又导致现在不少大中,甚至是三四线小城市出现汽车过多,不得不采取限行,限牌,限购的局面。而根据相关数据披露,譬如说,发到国家中,一千人汽车拥有数量基本在800左右,而我们国家目前只有170左右,所以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而唯一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是,在不少农村和郊区地域,汽车市场尚未完全打开。曾经,国家为了刺激消费,在2009年曾经出台政策,凡是购买1.3L以下微型客车,又或者是将已有的三轮车、低速货车进行换购,都可以获得国家统一补贴。这项政策被人们称之为汽车下乡,是不是颇有年代感的称呼,因为再往前推一些年头,则出现过家电下乡的政策。
2018年,国内汽车销量最终数据为2780万余辆,较之于去年下降了100万辆,看似下降不多,但要明白的是,这是中国车市保持了快三十年的增长后的首次下跌,市场寒冬,不得不说已经来了。
![]()
而为了刺激消费,相关部门的领导人近期也放出消息,正在研究“汽车下乡”的政策,这难道是十年前政策的再度启动吗?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当下流行的车型,还有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状况,当然,不得不说的是,有些东西依然没有变化。
新农村建设的确是越来越好,但是和城市比起来,资源的配置和信息的互通性,依然是差好多,年轻人依然是奔向城市才有就业的机会。虽然家家户户也有了些积蓄,不过,放在买车上,其实还是不太现实。
年轻人在外务工,买车也有其相应的烦恼,毕竟是在城里,而老家的老人们则又不会开车,而唯一的市场,似乎是停留在50岁上下的农村壮年消费者,他们在农村可以谋求一定的事业,买个车子可以实现快速代步,但是,大多数也是优先思考具有装载能力的汽车,譬如说三轮小货车之类,严格来说,这都算不上是乘用车。
![]()
2018年中国车市另外一个大变化就是新能源的崛起,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需要需求之外的新型能源了。其实,电动交通工具在农村一直是主流,譬如说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等等,这类车型具有价格便宜,已操作,用车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农村居民往往都是自建房屋,充电较为方便。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笔者认为,这样的农村交通结构依然不会被打破,即使是实行汽车下乡政策,还是以上车型会占主导,同时,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号召,各大主机厂们应该专注于针对农村市场进行开发相关的车型。
譬如说开云电动皮卡。
![]()
开云纯电皮卡是该企业针对于农村市场开发出来的电动皮卡车,外观看上去还是萌萌的,而从比例上来看,似乎和我们理解中的皮卡有所出入,主要是偏小。
![]()
汽车的小巧,一般来说,伴随而来的是经济上的优势,而该汽车厂家的口号正是:一万六千八,电动皮卡开回家。
可想而知,这么一款皮卡,差不多就是一辆稍微好一点的电动三轮车的价格,但是他具有全包围车厢,可以遮风挡雨,同时,从后方的翻斗占比面积来看,其装载能力丝毫不逊色。
![]()
它的定位,其实是农村综合运载工具,既可以拉货,也可以拖人。
从厂商的态度来看,其实农村用车,一直抛开不了拉货这个层面,农村居民每日的生活就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不管是庄稼还是农具,还是偶尔进城购买化肥用料等等,跑路是不可避免的。而他们也不同于城里白领们坐班,开车会见客户需要一定的体面。
与其说汽车下乡,倒不如说积极拓展我国四五线小城市以及各大县城城区内汽车销售市场,因为在这些地方,尚有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回家公干,有着一份公务员等体制内的工作,在当地尚属体面,需要一辆车,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而农村居民买车,大多数出于攀比心里,穷了、苦了一辈子,现在日子好不容易好起来了,象征地位的汽车,咱也需要搞一辆,而实际用途,其实大打折扣,说不定是闲置在家慢慢变废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