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拥抱汽车的时间封顶不到30年,30年时间,去追求“汽车文化积淀”,这明显是不现实。有车能代步方便出行,但不得不承认,在国内更多的人把“有车”当成了某种更高层级的精神需求。
既然是精神需求了,一些“本土特色”的购车观念、认识误区也就出来了。今天来盘点影响了很多人的买车决策,你中招了吗?
1.买国产车,没面子
时间走到2021年,尽管国产车早已突飞猛进,甚至市场占有率都高于合资品牌,可依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国产车。在国内汽车界的“鄙视链”始终还存在进口豪车>合资车>国产车的局面。
比如某网友,年轻气盛的他买车只想要运动、个性,看中了领克03,在父母的干预下,买了大众速腾。理由很简单:德系车,高级!大众品牌,有光环!我倒没说速腾不好,毕竟多年耐用的口碑也是经过验证的。
可总说“大众品牌更高级”我就不同意了,难道不知道领克背后有沃尔沃大哥撑腰,旗下车型的血统和机械底子已经偏向于沃尔沃了吗?
确实,由于起步晚,自主品牌一直以来普遍得卖得比合资车便宜,它们才有机会去合资品牌的虎口下夺食。这也导致了自主品牌的销量都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品牌溢价自然没有最早一批扎根于国内的合资品牌高。可我们也要看到,国产车正在加快步伐缩小与合资车的差距,吉利深度绑定沃尔沃,树立了国际化的产品力;比亚迪依托核心三电技术,成为了新能源市场的标杆;长城把最好的研发技术用在WEY上,造出高性价比SUV。而从消费市场看,吉利、长安、长城品牌溢价力已经反超现代和起亚。
所以,如果如今你还有“国产车没面子”这样的思想,我建议你该换掉诺基亚手机,通5G网络了!没别的意思,只希望消费者能摆脱以往的老观念,放下成见正视自主品牌。
2.只看车价,不看养车费
90后这一批人,眼看岁数都不少了,谁都想入手豪华品牌彰显自己的身份。BBA三款B级车C级、3系、A4L自然成了许多90后的阶段性目标。手头上有了点预算,你想想奥迪A4L最高可能达到9.1万的优惠,30万买台豪华B级车,网络上充斥着“月薪8K都买得起”的文章,A4L就是入选在内的车型。
可是,你可别忘了后期使用中还有养护、维修、油费等成本,那也是真金白银呀!我们就拿走量的售价为36.38万的40 TFSI豪华动感型举例,目前经销商参考价在30.6万起。
奥迪A4L是采用小保+大保的规律,间隔一年或一万公里。奥迪的首保机油机滤是免费的,只需要更换390元的空调滤清器。不过,首保之后更换机油、机滤这样的基础保养就要花钱了,大概是1057元,这个价格是BBA同级中最贵的。此外,A4L每4万公里就需要换一次火花塞,单次保养需要花费2620元;每6万公里更换一次刹车油和变速箱油,单次保养需要花费6934元。这样算下来,一辆A4L在6万公里里程中的保养费用一共为13927元。
在油耗上,根据车主平均油耗数据计算,40 TFSI quattro的平均油耗为9L/100km,大概算下来6万公里油费在32454元。因此,A4L的保养+油费一年总消费15460元,再加上全险,它第一年的使用成本至少就是25157元,平均到每个月要2096元。你说月薪8k,又要供房又要养车,还谈什么女朋友?兄弟,别闹了!
3.车款比配置更受重视
在中国车市,丐版车特别好卖,尤其是豪华品牌,你看满大街的宝马3系、奔驰E级、奥迪Q5、Q7,入门版是最多的。为什么?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品牌溢价高,开出去就是全村的希望!
就拿入门级BBA轿车来说,比如宝马1系,它拥有豪华水准,德系血统全球认可,如今还相当大的优惠幅度,虽然前驱依旧拥有领先的操控感,听起来可真香饽饽!朋友一听,转身带着18万存款的银行卡去提了一台入门版1系,中控大屏像个装饰品,1.5T三缸机,发动机抖动、变速箱严重异响、毫无操控性可谈,没天窗,座椅调节还得手动....它可能不知道,2.0T的1系和1.5T的1系能一个样吗?
如今汽在我们生活中充当的角色,并非是摆设品,而应该是用的过程车能给予我们更轻松、舒适的生活。所以,买车时千万不要有这些想法:宁可全家一口挤着豪华小车,也不要舒坦的普通大车;宁可啥都没有的丐版丰田本田大众,也不要配置武装到牙齿的吉利长城奇瑞....否则,分分钟后悔。
4.追求操控性能,不看用车环境和用车需求
如果可以,谁还不想买一台车就能一步到位啥都有呢,人都是贪心的嘛!我也巴不得自己的车能拥有S级的空间,绿灯起步秒杀法拉利,过个急弯重现AE86的神迹。
然鹅,销售问你钱有多少,你说10万....10万....!10万的车,销售依然会帮你疯狂推销,神马百公里加速、赛道调校之类的,但你自己心里要有个谱,这些话更多都是厂商的宣传术语。以目前的技术和造车成本,10万以内的家用车,能称职的作为刚需代步之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种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它是否省油,100公里省5块,1000公里省50块,这些切切实实能回馈到你钱包的,才是现实。
别“速度与激情”上脑了,买台飞度,总想在马路上秒帕萨特....
写在最后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谨慎消费是理所应当的。在中国市场,第一,打破对自主品牌的固有印象,放下成见去正视国产车的真实实力;第二,没有实打实的经济基础,不要去拼所谓的“豪华车”;第三,跟着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来,不要被堆积的数据噱头蒙蔽了双眼。
买车这事就是要在有限的范围内,挑选最符合我们的选择!
以上四点,你同意吗欢迎留言探讨下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