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一位艺术家聊DS,他说PSA十年前的设计,放在当下来看依然是主流。
我大概了解到他想说什么,本意应该是在设计上法系车一直都是超前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我们用当下审美的方式来看法系车,必然将其视为一种无法接受的环境产物。
法系车一直都有一种超前美,这种美,是我们仍然处于飞速攀升的市场环境中,无法用心体会的。
![]()
海内外汽车市场发展速度以及历程完全不同,尤其是我们这个全新的乘用车市场,消费理念是完全与欧洲市场不同的,譬如说在产品技术认知上,以及对美好的体会上,都有一种肉眼可见的不同。
当然,我不能说我们的不好,只是说现阶段我们接受不了欧洲的设计理念。
前两天,雪铁龙上新了改款天逸,当年在我看来设计上并不是那么get到消费痛点的天逸,今天来看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风味。
![]()
现代、海马、奔腾以及日产。当下用的设计语言,几乎都是与雪铁龙上一个时期雷同的分层大灯设计理念。
天逸的这套设计理念,在当时所有人来说都看不太懂,但如果放在2021年的今天我们就能找出一些端倪。
分体式大灯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同时大灯分层设计能够有效让转向灯、前大灯、雾灯以及LED灯有不同的位置,这种设计手法在领域内更好的区分,这是后来者也在改变的方向。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设计语言是一种潮流是一种趋势,它代表的是某一个领域内的方向。
![]()
雪铁龙一直坚持的是运动为王策略,这可以延伸为操控价值最大化,所以即便用“之最”来形容它,也不夸张过分。
如果说竞争力是一个木桶,那么雪铁龙天逸的操控与底盘就被拉的极高,它是同级别SUV中,驾驶感受最出色的一款车。过去我一直都认为操控是雪铁龙过剩的一面,截止到今天依然是如此,乘用车市场坚持多维度发展方向,其中一条路就是更好的运动表现。
在全新雪铁龙天逸上,其依然延续了此前车型出色的动力系统表现,1.6T以及1.8T全新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优势在于小排量大扭矩,在AT变速箱的匹配下可靠成了隐藏竞争力。
![]()
而在PHC自适应悬架技术的支撑下,还能让不少人获得全路况下的舒适感以及操控感。
其实过去我一直在说,雪铁龙的操控优势难以被逾越,根本原因在于其能够通过自身技术储备量来保持更越级的操控特性,在操控以及运动表现上, 雪铁龙是为数不多的强势企业。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短板,这边比如说之前因为销量下滑带来不够可喜的保值率,的确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补齐短板将会让更多人以愉悦的方式来接受。
官方介入保值率,让雪铁龙车主更有了一些信心。
![]()
在2021款天逸上,官方表示一年内以发票价可以申请85%价值回购,两年75%,三年65%以此延续,虽然在终端市场可能雪铁龙不够具有竞争力,但官方介入之后保值率拥有更好表现。
回购车辆需要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大的工作量,的确是对雪铁龙的一种考验,当然我看到的是,雪铁龙为了用户群体做出来全力以赴的准备。
雪铁龙或许不是一家多么具有体量化的企业,在销量,市场运作方面的确不如顶级一线品牌能够深入人心,但它还是以它自己的方式温暖用户群体。譬如说超前的设计理念,更好的操控价值以及官方介入的保值回购,这些不都是雪铁龙不同的魅力?
![]()
我们对美的理念,以及对乘用车的理念,事实上没有欧洲人更专业,他们对操控,对安全,对设计理念有着更精准的追求。
在乘用车消费方面,我们的确与主流市场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可以用时间来衡量的话,它应该是20年。
![]()
当然我说的不是技术20年,而是理念上的20年,我们在选择车辆的态度以及观点上,还与这些欧洲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毕竟截止到今天,我们对车辆的需求依然停留在大空间,车机系统以及所谓的品牌上。
这的确与我们当下的消费环境有一定关系,我们需要更大尺寸的车型来满足日常需求,但欧洲、美国市场也是从这一步走过来,我们要从大车转向小车美,还需要时间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