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详细介绍了缤越的外观内饰和试驾情况,总体来说,除了3缸抖以外,基本对得起这个价格。从今天起,我们就把这辆车拆开,先从防撞梁开始,看看BMA平台到底是怎么回事。
![]()
拆掉前保险杠,看到一根双层辊压工艺的防撞梁,厚度为1.28毫米,这是日系车,尤其是丰田经常用的结构。防撞梁的宽度只能覆盖到车头的63.29%,比较一般。
![]()
行人保护泡沫是有的,直接固定在保险杠上。
![]()
与之前我们拆过的帝豪GL一样,防撞梁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只有86.51毫米,水箱受伤的几率较大。
![]()
吸能盒虽然比较完整,有溃缩褶皱和相应的打孔,但长度较短,所以有效的溃缩区域并不大。另外,我们发现这辆车的纵梁上也有溃缩褶皱设计,很显然这与绝大部分的丰田车非常相似。
![]()
此外,和之前的帝豪GL相同,这辆车的ACC雷达也是被安装在固定的防撞梁支架上。也就是说,ACC雷达是整个车的最前方。如果发生碰撞,那么第一个碎掉的就是它,这块雷达的成本可不低。
![]()
这种设计一看就是老的平台设计,在设计之初,根本就没考虑到会有ACC存在。现在要装,只好临时焊上一个架子。而新平台的成熟设计一般会装在软的保险杠上,或者躲在防撞梁的后面。
![]()
这辆车的后防撞梁是一根单层冲压钢板,厚度仅为1.07毫米,算是非常薄的,并且还不是高强度的热成型钢,用手都能晃动。整体覆盖范围也只有57.95%,后防撞梁的弧度与整车造型很不协调,感觉就像是装错了防撞梁。
![]()
后吸能盒实在是一般,就是一个冲压钢片,非常小巧。
![]()
后防撞梁不凸出于后尾箱门,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日系防护水平
从缤越的防撞梁看,这辆车与我们之前拆过的帝豪GL差不多,都有着相同的日系基因,前后防撞梁比较薄,吸能盒溃缩空间小,再加上一撞必碎的ACC雷达和塑料水箱架。哪怕发生一个小事故,维修费用都不会低。所以开这辆车,必须要小心谨慎。
另外,从这辆车的防撞梁结构、用料以及纵梁看,丝毫看不到任何和领克、沃尔沃有关的设计。怎么看都像是一辆日系车,准确地讲,很可能是模仿了某个老款的丰田平台。
当然,具体情况我们还需要看过底盘和内饰之后,才能确认。关于这辆车的底盘如何?请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
吉利缤越防撞梁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