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永不止步”这八个字可以视为路虎品牌的精神图腾,从卫士到发现再到揽胜,他们曾无数次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世界最荒凉的角落。不久前,路虎在上海做了一场揽胜家族50周年的纪念活动,并且推出了一款限量版车型,所以今天就接着活动来聊聊揽胜家族。
![]()
揽胜家族现在赋予优雅和高贵的形象,其实从它诞生之时就走的是高端路线。1966年一款概念车名为“VELAR”,它便是揽胜的前身。当时这款车有诸多让人惊艳的部分,比如自动变速箱、盘式刹车、螺旋弹簧等。这些配置在今天看实在平淡,但当时那个背景下还是很奇特的。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SUV的风潮还没有兴起,更准确的说还没有SUV这种车型分支。所谓的吉普车几乎都是工具属性,比如现有加价火热的奔驰G-Class最初也是军方订单,只不过后来订单没有执行,所以才转投民用市场,而且最初代的G-Class也是非常粗糙的。
至于初代揽胜,虽然定位高端而且运用了诸多的新技术,但是车内并没有现在这样奢华。没有大面积的皮革包裹、没有柔软细致的地毯、没有精心选取的木纹材料,走的还是朴实路线,似乎依旧是为了达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而设计的。
![]()
即便如此,初代揽胜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上市次年成为了在世界著名的卢浮宫展出的第一辆乘用车。后来初代揽胜还经过了几次改款,方向都是向着更加豪华、更加舒适的方向去改变。
这也是迎合市场的,人们喜爱这款车甚至超出了路虎的预期。从1970年到1992年,初代揽胜足足买了26年。另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代号为P38A的第二代揽胜是在1994年亮相的,也就是说在第二代车型上市之后,初代揽胜依旧继续生产了两年,足见这款的车之经典、受市场之欢迎。
初代揽胜之后的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现售的第四代车型,一步步将越野和城市两大特性融合的更加完美。作为揽胜车系的旗舰,揽胜加长版我也曾体验过,它继承了前辈们的属性,而且在最新科技包裹下早已超越了之前的历代车型。
![]()
首先来说越野性能,路虎揽胜搭载了第二代智能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其提供多达6+1种地形和驾驶模式,包括自动模式,普通驾驶模式,草地/砂砾/雪地模式,泥沼/车辙模式,沙地模式,动态模式和节能模式。不同模式下,系统会控制动力输出、油门响应以及牵引力控制,从而将动力分配到有附着力的轮胎上。
再有就是全地形进程控制系统,简单来讲这套系统就是低速的定速巡航系统。在全新路虎揽胜上这套系统适用速度范围是1.8-30km/h之间,对于驾驶者来说只需要设定好一个速度,然后就可以把所有专注力放在周围了路况上,寻找那条最优的行驶路线。
我曾经体验过这两套系统,对于我这种越野门外汉来说,驾驶感觉无比的轻松,没有紧张也不会慌乱。其他越野车大多是分时四驱,在驾驶前需要先明确如何进行四驱和两驱切换,是否选择低速四驱或高速四驱,最后还要根据周围的状况手动锁止差速器,可谓麻烦重重。
![]()
而在路虎第二代智能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和全地形进程控制系统帮助下,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无需搞明白四驱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只要选择正确的模式和行驶路线,其余的均可交由路虎揽胜处理。
这才是聪明的四驱,就像一位经验老练的教官,他帮你把控着一系列复杂的系统。比如主动式差速锁、智能双速分动箱、扭矩矢量分配系统、陡坡缓降以及低附着力起步等诸多系统。驾驶者只要按下一个按钮,车便会安全的从A点到达B点。
再说城市驾驶,揽胜的舒适和安逸用任何溢美之词来形容它的舒适都不显得过分。空气悬架会将一切震动隔绝在车厢以外,即便是大的颠簸,悬架也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余震打扰到你。
同样卓越的还有隔音,,坐进车内、关上车门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舒缓了下来。即使把转速拉到红线,发动机和排气的声响,只是图书馆中人们窃窃私语的程度罢了。
![]()
驾驶质感也是温柔极了,发动机和变速箱却会用一种最舒缓的方式带着你前进。感觉不到顿挫、感觉不到闯动,至始至终都是无比顺滑。当然我不是说揽胜没有快的能力,是一头温顺的小绵羊。即便是最入门的3.0T版本,它的动力储备、爆发力已经是许多小钢炮所无法企及的。
至于设计我觉得无需多言,路虎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城堡式车身、悬浮式车顶、蚌壳式引擎盖等。这些独特的设计元素绘制出路虎专属的“全地形几何”。尤其是最新这一代设计和德国豪华品牌相比更加显得生动迷人,也许这就是英伦文化的气质使然。
全新路虎揽胜那份英伦风情恰到好处,前脸设计不夸张不会给人压迫感,反而以清秀、内敛居多。侧面线条亦是如此,修长的腰线恰到好处的展现了高贵、优雅的气质,而平直线条又凸显出整车的力量感。
![]()
回看揽胜的历史再结合曾经的体验,性能虽然不断进化,揽胜的表现也越来越全面,但让人印象更深的则是它优雅的气质,这方面揽胜未曾改变过。